“有道明廷夬決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有道明廷夬決陰”全詩
宣室禮成熙洽象,明堂樂奏治安音。
嘉祥已慶連金穎,盛事還祈獻石砧。
只道太平無以報,誰知堯德舜功深。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十用喜雨韻三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吳潛創作的《十用喜雨韻三首》之一。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覽輝儀鳳下高岑,
有道明廷夬決陰。
宣室禮成熙洽象,
明堂樂奏治安音。
嘉祥已慶連金穎,
盛事還祈獻石砧。
只道太平無以報,
誰知堯德舜功深。
中文譯文:
展望著輝煌的儀式,鳳凰降臨在高聳的岑嶺上,
有道德的君臣主持裁決陰云。
宣室的禮儀已經完成,喜慶的氣氛和諧如祥瑞的形象,
明堂上奏響的樂音治愈著人們的安定心神。
嘉禾已經豐收,一片連綿的金黃色,
盛大的盛事仍需誠心祈禱,獻上象征祥瑞的石砧。
只是認為太平無需回報,
誰能知曉堯舜的德行和功績是如此深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喜雨為主題,表達了對祥瑞的期盼和對太平盛世的向往。詩人通過運用富有象征意義的詞語和意象,展示了宋代社會的繁榮景象和對政治穩定的渴望。
詩的開篇,以鳳凰降臨高岑的場景作為開端,鳳凰象征吉祥和權威,高岑象征君主的威嚴,表達了君臣共同努力裁決黑暗勢力的決心。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宣室禮成、明堂樂奏的盛況,展示了朝廷的莊嚴和喜慶的氣氛。宣室和明堂都是皇家的重要場所,體現了政權的正統性和治理的安定性。樂音的奏響更是象征著社會的安寧與安定。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提到了嘉禾已經豐收,金黃色的景象象征著豐收和富饒。然而,詩人認為太平盛世并不是無條件的,仍需回報和祈禱。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堯舜時代的贊頌,堯舜代表著古代帝王的德行和功績,暗示著對理想社會的向往。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喜雨的描繪,展示了宋代社會的繁榮和政治穩定的景象,表達了對太平盛世的向往,并通過對堯舜的贊頌,強調了政治領袖的責任和德行對社會的重要性。
“有道明廷夬決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yòng xǐ yǔ yùn sān shǒu
十用喜雨韻三首
lǎn huī yí fèng xià gāo cén, yǒu dào míng tíng guài jué yīn.
覽輝儀鳳下高岑,有道明廷夬決陰。
xuān shì lǐ chéng xī qià xiàng, míng táng lè zòu zhì ān yīn.
宣室禮成熙洽象,明堂樂奏治安音。
jiā xiáng yǐ qìng lián jīn yǐng, shèng shì hái qí xiàn shí zhēn.
嘉祥已慶連金穎,盛事還祈獻石砧。
zhī dào tài píng wú yǐ bào, shéi zhī yáo dé shùn gōng shēn.
只道太平無以報,誰知堯德舜功深。
“有道明廷夬決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