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眩觚稜月上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色眩觚稜月上初”全詩
光搖闕角更傳后,色眩觚稜月上初。
大抵衣袽須早戒,莫教戶牖有時疎。
喜聞庸蜀群龍吠,辟易何分玃與狙。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七八用喜雪韻四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七八用喜雪韻四首》是宋代吳潛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雪后戰場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邊塞戰爭的關切和對國家興旺的喜悅之情。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鏖戰邪川正瞰虛,庚牌裹雪發軍書。
光搖闕角更傳后,色眩觚稜月上初。
大抵衣袽須早戒,莫教戶牖有時疎。
喜聞庸蜀群龍吠,辟易何分玃與狙。
這首詩詞的詩意是:雪后的戰場上,戰士們正在鏖戰,邪惡的敵人被正義所壓倒。雪花覆蓋著戰旗,軍書在冰天雪地中傳達。照耀著宮闕角樓的光芒傳遞給后人,銀白的月光初升時映照著堅固的城墻。總的來說,我們應該早早警惕著身上的戒備,不要讓家門戶有一刻的疏忽。喜聞得庸蜀之地的群龍在呼嘯,辟易之間如何區分是玃還是狙?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雪后戰場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安寧和戰爭勝利的期盼,同時也提醒人們要時刻保持警惕,不可因繁華而疏忽安全。在最后兩句中,作者以庸蜀群龍吠與辟易的玃與狙相對應,暗示了在復雜的局勢中,辨別真相與虛假的困難和重要性。
這首詩詞以其深刻的意境和寓意,展現了吳潛獨特的寫作風格,同時也反映了宋代邊塞戰爭時期的社會背景和人們對和平的向往。
“色眩觚稜月上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 bā yòng xǐ xuě yùn sì shǒu
七八用喜雪韻四首
áo zhàn xié chuān zhèng kàn xū, gēng pái guǒ xuě fā jūn shū.
鏖戰邪川正瞰虛,庚牌裹雪發軍書。
guāng yáo quē jiǎo gèng chuán hòu, sè xuàn gū léng yuè shàng chū.
光搖闕角更傳后,色眩觚稜月上初。
dà dǐ yī rú xū zǎo jiè, mò jiào hù yǒu yǒu shí shū.
大抵衣袽須早戒,莫教戶牖有時疎。
xǐ wén yōng shǔ qún lóng fèi, pì yì hé fēn jué yǔ jū.
喜聞庸蜀群龍吠,辟易何分玃與狙。
“色眩觚稜月上初”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