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方是晚來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秋來方是晚來涼”全詩
老去只應休去好,秋來方是晚來涼。
倦翎網已離三面,病顙車難服兩箱。
多幸時和歲豐美,只將心念報虛皇。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四用喜雨韻三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四用喜雨韻三首》是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園林中雨后的景色和作者對于歲月的感慨,同時表達了對豐收和美好時光的祝愿。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園林中的雨過后,宿露中彌漫著荷花的芬芳,仿佛還掛著輕盈的水珠。年老了應該享受安逸,秋天來臨才是涼爽的時候。疲憊的羽毛已經離開了三面,病痛的頭顱難以承受兩箱的重負。多么幸運啊,當時與歲月和諧,豐收美好,只愿將心念報答虛皇。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園林中雨后的景色,展現了自然界的美麗和寧靜。宿露中的荷香使人感到清新宜人,荷葉上掛著的水珠更增添了一絲靈動之感。作者借景抒發了對年老時光的思考,認為年紀大了應該享受安逸,不再勞累奔波。同時,他也表達了對秋天的期待,秋天是涼爽宜人的季節,給人以舒適和愉悅的感覺。
詩詞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于自身身體狀況的感嘆。倦翎已離開了三面,指的是疲憊的羽毛已經離開了身體的三個方向,暗喻作者疲憊不堪。而病顙難以服兩箱,病痛的頭顱無法承受過重的負擔。這部分描寫了作者的身體狀況,反映了歲月帶來的不可避免的衰老和病痛。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對于美好時光和豐收的祝愿,將美好的心愿寄托于虛皇,表達了對于幸福和豐盛的向往。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描繪,表達了對歲月流轉和美好生活的思考和感慨,同時也展現了作者積極向上、向往美好的心態。
“秋來方是晚來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ì yòng xǐ yǔ yùn sān shǒu
四用喜雨韻三首
yuán lín guò yǔ sù hé xiāng, yóu guà qīng shū pèi shuǐ cāng.
園林過雨宿荷香,猶掛輕綀佩水蒼。
lǎo qù zhǐ yīng xiū qù hǎo, qiū lái fāng shì wǎn lái liáng.
老去只應休去好,秋來方是晚來涼。
juàn líng wǎng yǐ lí sān miàn, bìng sǎng chē nán fú liǎng xiāng.
倦翎網已離三面,病顙車難服兩箱。
duō xìng shí hé suì fēng měi, zhǐ jiāng xīn niàn bào xū huáng.
多幸時和歲豐美,只將心念報虛皇。
“秋來方是晚來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