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隨清調何人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隨清調何人繼”全詩
橘上蠹蟲應屢變,草間眠鴨尚能言。
池亭暮雪兼風起,籬落春潮帶雨渾。
人啖菊苗終竟別,屠沽猶自不登門。
分類:
《甫里觀》周弼 翻譯、賞析和詩意
《甫里觀》是宋代詩人周弼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隨清調何人繼,
幸有荒村故宅存。
橘上蠹蟲應屢變,
草間眠鴨尚能言。
池亭暮雪兼風起,
籬落春潮帶雨渾。
人啖菊苗終竟別,
屠沽猶自不登門。
詩意:
《甫里觀》描繪了一幅荒涼農村景象,表達了時光流轉、物是人非的感慨。詩人觀察到天空的清澈和音樂的美妙不再有人繼承,但他慶幸自己的故宅仍然保存著。然而,橘樹上的蠹蟲一再地變化,睡在草地上的鴨子竟然能夠說話,這種怪異景象更加強調了時光的流轉和荒涼的感覺。詩中還描繪了池塘亭子中的暮雪和風起,以及籬笆和莊稼地上的春潮和雨水,這些景象交織在一起,凸顯了自然界的變化和不可預測性。最后兩句表達了人們品嘗著菊花苗,卻最終與之分別;屠夫和酒徒都不愿進入詩人的家門。整首詩以農村景象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行為,表達了時光流逝、人事易變的主題。
賞析:
《甫里觀》以農村景象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時光流逝的無情和人事易變的感慨。詩中的景物和人物形象都呈現出一種怪異和不可思議的狀態,使整首詩充滿了想象力和超現實的色彩。橘上的蠹蟲屢次變化,草間的鴨子會說話,暮雪和風交織,春潮和雨水混合,這些景象都增加了詩詞的神秘感和吸引力。最后兩句以平實的語言表達了人際關系的轉變和疏離,讓人在品味自然景物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人世間的冷漠和無常。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和人事的描繪,喚起了讀者對時間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思考,展示了周弼細膩的感知和對人世間的敏銳觀察。
“天隨清調何人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ǔ lǐ guān
甫里觀
tiān suí qīng diào hé rén jì, xìng yǒu huāng cūn gù zhái cún.
天隨清調何人繼,幸有荒村故宅存。
jú shàng dù chóng yīng lǚ biàn, cǎo jiān mián yā shàng néng yán.
橘上蠹蟲應屢變,草間眠鴨尚能言。
chí tíng mù xuě jiān fēng qǐ, lí luò chūn cháo dài yǔ hún.
池亭暮雪兼風起,籬落春潮帶雨渾。
rén dàn jú miáo zhōng jìng bié, tú gū yóu zì bù dēng mén.
人啖菊苗終竟別,屠沽猶自不登門。
“天隨清調何人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