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樓上又層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最高樓上又層闌”全詩
棟宇地雄千嶂表,金湯天設兩江間。
西風障面曾籌檄,夜月胡床憶佩環。
老去憑虛心輒悸,蜀城雖好不如還。
分類:
作者簡介(李曾伯)
《自和》李曾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自和》是宋代李曾伯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最高樓上又層闌,
目短元龍空海寰。
棟宇地雄千嶂表,
金湯天設兩江間。
西風障面曾籌檄,
夜月胡床憶佩環。
老去憑虛心輒悸,
蜀城雖好不如還。
詩意:
《自和》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李曾伯的一種豪情壯志和對家國的深情厚愛。詩中通過描繪壯麗的建筑景觀和壯麗的自然景色,表達了作者對于家園的熱愛與自豪。然而,詩的后半部分則流露出一種對年華逝去的感慨以及對個人命運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歲月流轉的感嘆和對人生的思索。
賞析:
詩的前兩句“最高樓上又層闌,目短元龍空海寰。”通過描述高樓層闌和廣闊的視野,描繪了壯麗的建筑景觀和遼闊的自然景色。這一描寫既是對自然山川的贊美,也體現了作者對家園的自豪感。
接下來的兩句“棟宇地雄千嶂表,金湯天設兩江間。”則通過雄偉的建筑和壯麗的自然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家國繁榮昌盛的祝愿。這里的“棟宇地雄”指的是建筑之雄偉,而“千嶂表”則指的是自然之壯麗,將兩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視覺和情感上的強烈沖擊。
第四句“西風障面曾籌檄,夜月胡床憶佩環。”中的“西風障面”意味著作者在征戰的過程中,曾經面對強烈的風沙,表現出堅毅的品質。而“曾籌檄”則表明作者曾經積極參與國家大事,奔走于戰場之間。詩的后半部分“夜月胡床憶佩環,老去憑虛心輒悸,蜀城雖好不如還。”則表達了作者對年華逝去和個人命運的思考,以及對虛名權位的淡泊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態度。
整首詩詞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家園和國家的熱愛,同時也表達了一種對歲月流轉和個人命運的思索,呈現出一種豪情壯志與內心深處的平和與寧靜。
“最高樓上又層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hé
自和
zuì gāo lóu shàng yòu céng lán, mù duǎn yuán lóng kōng hǎi huán.
最高樓上又層闌,目短元龍空海寰。
dòng yǔ dì xióng qiān zhàng biǎo, jīn tāng tiān shè liǎng jiāng jiān.
棟宇地雄千嶂表,金湯天設兩江間。
xī fēng zhàng miàn céng chóu xí, yè yuè hú chuáng yì pèi huán.
西風障面曾籌檄,夜月胡床憶佩環。
lǎo qù píng xū xīn zhé jì, shǔ chéng suī hǎo bù rú hái.
老去憑虛心輒悸,蜀城雖好不如還。
“最高樓上又層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