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情何事苦牽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世情何事苦牽攀”全詩
蟠胸自作三分國,覿面相懸兩戒山。
大好閉門贏得睡,不多識字煞妨閒。
長須赤腳頑於我,未必淳風不再還。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山行》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山行》
作者:方岳
朝代:宋代
住世間須出世間,
世情何事苦牽攀。
蟠胸自作三分國,
覿面相懸兩戒山。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方岳對于山行的思考和感悟。通過山行的經歷,他認為在紛繁的塵世中生活,有時需要脫離世俗的紛擾,尋求內心的凈化和自我超越。
詩詞的譯文如下:
住在世間卻要超越世間,
塵世的情感為何讓人苦惱。
內心蘊藏三分國土,
面對山巒,感受著兩座警示。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以下幾點:
首先,詩人強調了離開塵世的必要性。他認為,住在世間的人常常被世俗所困擾,為各種事情所纏繞,而山行可以使人超越塵世的局限,獲得內心的寧靜和解脫。
其次,詩人通過"蟠胸自作三分國"的表達,意味著他在心靈深處創造了一個獨立的國土,這個國土是與世俗分隔開的,是他內心的樂土,代表著他對自我獨立性和內心世界的追求。
最后,詩中提到"覿面相懸兩戒山",這是詩人在山行中所面臨的兩座山巒,象征著他的前進道路上的警示和障礙。這兩座山既是現實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也是心靈成長中的瓶頸和試煉。
整首詩詞通過對山行的描繪,寄托了詩人對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對內心成長的渴望。它呼喚人們遠離紛繁的世俗,追求心靈的自由與超越。同時,詩詞中所蘊含的山水意象和隱喻,讓人產生對自然和內心世界的向往和敬畏,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
“世情何事苦牽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xíng
山行
zhù shì jiān xū chū shì jiān, shì qíng hé shì kǔ qiān pān.
住世間須出世間,世情何事苦牽攀。
pán xiōng zì zuò sān fēn guó, dí miàn xiāng xuán liǎng jiè shān.
蟠胸自作三分國,覿面相懸兩戒山。
dà hǎo bì mén yíng de shuì, bù duō shí zì shā fáng xián.
大好閉門贏得睡,不多識字煞妨閒。
cháng xū chì jiǎo wán yú wǒ, wèi bì chún fēng bù zài hái.
長須赤腳頑於我,未必淳風不再還。
“世情何事苦牽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