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南枝北一痕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枝南枝北一痕月”全詩
自入冬來多是暖,無尋花處忽聞香。
枝南枝北一痕月,山后山前兩屐前。
直看過年開未了,醉吟且放老夫狂。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探梅》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探梅》是宋代詩人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穿過林木,靠近水邊數平章,和諧之中彌漫著春風的氣息,飄至我的草堂。自冬天以來,溫暖的日子屢次出現,無需尋找花朵的位置,突然聞到花香。枝條的南邊和北邊都掛著一輪皎潔的月亮,山的后面和前面都有兩只腳印。直到過年的時候還未散去,我陶醉在吟誦之中,任憑自己的瘋狂。
詩意:
這首詩以描寫探尋梅花為主題,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期盼和對自然的熱愛。詩中展示了梅花的美麗和香氣,也突出了冬季中的暖意和新年的喜慶氛圍。詩人自嘲自己的行為像是一個瘋狂的老人,但也表達了他對生活的豁達和無拘束的態度。
賞析:
《探梅》以詩人親身經歷的方式,生動地描繪了梅花的美麗和春天的氣息。詩人通過在林木和水邊穿行的場景,展示了他對自然環境的感知和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在寒冷的冬季中,梅花的出現給人帶來了溫暖和希望,這種對春天的期盼和對新生的向往在詩中得到了體現。詩人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梅花的細節,以及月亮的皎潔和山的壯麗,展示了他對自然景物的敏感和觀察力。整首詩流暢自然,意境清新,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遞了詩人內心的感受和情緒。詩人以自嘲的態度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將自己的心境與自然景物相融合,表達了對生活的豁達和對藝術的追求。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載體,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入的感悟,將讀者引入了詩人的內心世界,使人產生共鳴和思考。
“枝南枝北一痕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n méi
探梅
chuān lín bàng shuǐ jǐ píng zhāng, hé yǒu chūn fēng dào cǎo táng.
穿林傍水幾平章,合有春風到草堂。
zì rù dōng lái duō shì nuǎn, wú xún huā chù hū wén xiāng.
自入冬來多是暖,無尋花處忽聞香。
zhī nán zhī běi yī hén yuè, shān hòu shān qián liǎng jī qián.
枝南枝北一痕月,山后山前兩屐前。
zhí kàn guò nián kāi wèi liǎo, zuì yín qiě fàng lǎo fū kuáng.
直看過年開未了,醉吟且放老夫狂。
“枝南枝北一痕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