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洪斗落與石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崩洪斗落與石鏖”全詩
石芒犖犖容刀,崩洪斗落與石鏖。
風聲悲壯波聲豪,勢如萬馬之奔、群熊之嗥。
并船欲上牽縴牢,浪頭卷過船頭劉。
篙工翻身齊刺篙,蹈桅倒掛如飛猱。
躋攀分寸相呼號,一落百尺爭秋毫。
嗚呼行路難如此,若此出俗無波濤。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拔灘》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拔灘》是宋代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灘嶅嶅,小灘嘈嘈。
石芒犖犖容刀,崩洪斗落與石鏖。
風聲悲壯波聲豪,勢如萬馬之奔、群熊之嗥。
并船欲上牽纏牢,浪頭卷過船頭劉。
篙工翻身齊刺篙,蹈桅倒掛如飛猱。
躋攀分寸相呼號,一落百尺爭秋毫。
嗚呼行路難如此,若此出俗無波濤。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波濤洶涌的拔灘景象。大灘高聳,小灘喧囂。水中的石頭芒刺森森,激烈的水流與石頭相互碰撞。風聲悲壯,波浪聲雄壯,如同萬馬奔騰、群熊咆哮。船只欲上岸,卻被波浪纏繞,浪頭卷過船頭。篙工們翻身刺篙,就像倒掛在桅桿上的飛猱。他們互相呼喊著攀爬著,即使一絲不茍的動作也可能一落百尺。詩人感慨行路艱難,就像這樣,如果沒有這樣的波濤,豈不是太平無波?
賞析:
《拔灘》通過描繪波濤洶涌的拔灘景象,展現了自然界的威力和人類面臨的困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形象描寫,如大灘嶅嶅、小灘嘈嘈、石芒犖犖、崩洪斗落與石鏖等,形象生動地表達了波浪的洶涌與激烈。通過比喻手法,將風聲形容為悲壯,波聲形容為豪邁,使詩歌充滿了渾厚的氣勢。詩人通過篙工們的刺篙、蹈桅等形象,表達了人們在困境中奮力抗爭的精神,以及他們面對困難時的頑強和勇敢。最后兩句呼應了詩的開頭,通過對行路難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人生艱難與波瀾的思索。
整首詩描繪了波濤洶涌的拔灘場景,以及人們在困境中奮力抗爭的形象。通過豐富的描寫和比喻手法,詩歌充滿了壯麗的景象和激情。詩人通過這一景象,表達了對人生困難和波瀾的思考,以及對奮斗精神的贊美。這首詩既展現了自然界的力量和美感,又反映了人類在面對困境時的堅韌和勇敢。
“崩洪斗落與石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 tān
拔灘
dà tān áo áo, xiǎo tān cáo cáo.
大灘嶅嶅,小灘嘈嘈。
shí máng luò luò róng dāo, bēng hóng dòu luò yǔ shí áo.
石芒犖犖容刀,崩洪斗落與石鏖。
fēng shēng bēi zhuàng bō shēng háo, shì rú wàn mǎ zhī bēn qún xióng zhī háo.
風聲悲壯波聲豪,勢如萬馬之奔、群熊之嗥。
bìng chuán yù shàng qiān qiàn láo, làng tou juǎn guò chuán tóu liú.
并船欲上牽縴牢,浪頭卷過船頭劉。
gāo gōng fān shēn qí cì gāo, dǎo wéi dào guà rú fēi náo.
篙工翻身齊刺篙,蹈桅倒掛如飛猱。
jī pān fēn cùn xiāng hū háo, yī luò bǎi chǐ zhēng qiū háo.
躋攀分寸相呼號,一落百尺爭秋毫。
wū hū xíng lù nán rú cǐ, ruò cǐ chū sú wú bō tāo.
嗚呼行路難如此,若此出俗無波濤。
“崩洪斗落與石鏖”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