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中秋天最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處中秋天最多”全詩
未曾八月暑如此,何處中秋天最多。
一壑風煙貧受用,百年時序老消磨。
夕陽籬落誰橫笛,似識山樵扣角歌。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枕石》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枕石》是宋代方岳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枕石》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短簟相攜入薜蘿,
且容眠石略婆娑。
未曾八月暑如此,
何處中秋天最多。
一壑風煙貧受用,
百年時序老消磨。
夕陽籬落誰橫笛,
似識山樵扣角歌。
詩意:
這首詩詞以枕石之景為題材,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表達了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美的熱愛。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短簟相攜入薜蘿,石頭上的眠臥,表達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追求。詩中提到的“未曾八月暑如此”和“何處中秋天最多”揭示了詩人身世之貧困,但他依然能夠在自然之中找到慰藉和歡愉。詩人感嘆百年時序的老去和消磨,但他對一壑風煙的貧困生活卻感到滿足和享受。最后,詩人提到夕陽下籬落中橫笛的吹奏者,似乎認識山樵,扣角而歌。這一描寫給人一種和諧寧靜的感覺,也暗示了詩人對自然和藝術的熱愛。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追求和對自然美的贊美。詩人以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為媒介,將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深深的安寧和對生活的思考。
“何處中秋天最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ěn shí
枕石
duǎn diàn xiāng xié rù bì luó, qiě róng mián shí lüè pó suō.
短簟相攜入薜蘿,且容眠石略婆娑。
wèi zēng bā yuè shǔ rú cǐ, hé chǔ zhōng qiū tiān zuì duō.
未曾八月暑如此,何處中秋天最多。
yī hè fēng yān pín shòu yòng, bǎi nián shí xù lǎo xiāo mó.
一壑風煙貧受用,百年時序老消磨。
xī yáng lí luò shuí héng dí, shì shí shān qiáo kòu jiǎo gē.
夕陽籬落誰橫笛,似識山樵扣角歌。
“何處中秋天最多”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