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為之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頑為之魁”全詩
王師如雷震,昆侖以頹。
上聾下聰,驁不可回。
助仇抗有德,惟人之災。
乃潰乃奮,執縛歸厥命。
萬室蒙其仁,一夫則病。
濡以鴻澤,皇之圣。
威畏德懷,功以定。
順之于理,物咸遂厥性。
分類:
作者簡介(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李軌保河右師臨之…河右平第七》柳宗元 翻譯、賞析和詩意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李軌保河右師臨之…河右平第七
河右澶漫,頑為之魁。
王師如雷震,昆侖以頹。
上聾下聰,驁不可回。
助仇抗有德,惟人之災。
乃潰乃奮,執縛歸厥命。
萬室蒙其仁,一夫則病。
濡以鴻澤,皇之圣。
威畏德懷,功以定。
順之于理,物咸遂厥性。
中文譯文:
河右地區泛濫成災,愚民為災害的首惡。
王師的威勢如雷霆震動,昆侖山都被摧毀。
上層聾啞無能,下層聰明受奴役,頑固無法回頭。
他們幫助惡人抵擋有德之人,只會給人們帶來災難。
后來他們潰敗,重新振奮,接受命運的束縛。
萬民都感受到他的仁德,但個別人卻受苦不堪。
像大雁給予江河的滋潤,皇帝也寬恕了他們。
威嚴是畏懼德行的,功績可以穩定。
只有順應天理,萬物才能發揮自己的天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河右地區的情況以及其中的腐敗和劣勢。作者通過對比河右地區的頑固、聾啞無能的統治者和被奴役的人民與善良、有德之人的對比來暗示社會的困境。他指出,縱使個別人能夠感受到仁德的庇護,但整個社會的病痛并未得到解決。最終,作者提出了要順應天理,才能實現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這首詩將社會的不公、腐敗和劣勢寫得淋漓盡致,通過對比和反襯,展示出了作者對于社會倫理和政治的關注和思考。詩中表達了對于仁德和德行的崇高追求,以及尊重天理、順應天命的觀點。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揭示了社會的黑暗和個別人物的光明,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和批判性。
“頑為之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ng náo gē gǔ chuī qū shí èr piān lǐ guǐ bǎo hé yòu shī lín zhī hé yòu píng dì qī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李軌保河右師臨之…河右平第七
hé yòu chán màn, wán wèi zhī kuí.
河右澶漫,頑為之魁。
wáng shī rú léi zhèn, kūn lún yǐ tuí.
王師如雷震,昆侖以頹。
shàng lóng xià cōng, ào bù kě huí.
上聾下聰,驁不可回。
zhù chóu kàng yǒu dé, wéi rén zhī zāi.
助仇抗有德,惟人之災。
nǎi kuì nǎi fèn, zhí fù guī jué mìng.
乃潰乃奮,執縛歸厥命。
wàn shì méng qí rén, yī fū zé bìng.
萬室蒙其仁,一夫則病。
rú yǐ hóng zé, huáng zhī shèng.
濡以鴻澤,皇之圣。
wēi wèi dé huái, gōng yǐ dìng.
威畏德懷,功以定。
shùn zhī yú lǐ,
順之于理,
wù xián suì jué xìng.
物咸遂厥性。
“頑為之魁”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