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憂來非一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從此憂來非一事”全詩
山腹雨晴添象跡,潭心日暖長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颶母偏驚旅客船。
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待流年。
分類: 勵志
作者簡介(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嶺南江行翻譯及注釋
翻譯
江水南去隱入那茫茫云煙,遍地黃茅的盡頭便是海邊。
雨過天晴山腰間大象出沒,陽光灼熱潭水里水蛭浮現。
射工陰險地窺伺行人身影,颶母不時地驚擾旅客舟船。
從今后憂慮之事何止一樁,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幾年!
注釋
⑴嶺南:指五嶺以南的地區,即今廣東、廣西一帶。《晉書·良吏傳·吳隱之》:“朝廷欲革嶺南之弊, 隆安 中,以隱之為龍驤將軍、廣州刺史、假節,領平越中郎將。”
⑵瘴(zhàng)江:古時認為嶺南地區多有瘴癘之氣,因而稱這里的江河為瘴江。云煙:云霧,煙霧。漢蔡琰《胡笳十八拍》:“舉頭仰望兮空云煙,九拍懷情兮誰與傳。”
⑶黃茆(máo):即黃茅,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⑷山腹:山腰。唐皇甫曾《遇風雨作》詩:“陰云擁巖端,沾雨當山腹。”象跡:大象的蹤跡。
⑸潭心:水潭中心。蛟涎:蛟龍的口液。唐李賀《昌谷》詩:“潭鏡滑蛟涎,浮珠噞魚戲。”這里指水蛭。
⑹伺:窺伺。射工:即蜮,古代相傳有一種能含沙射影的動物。晉張華《博物志》卷三:“江南山溪中有射工蟲,甲蟲之類也。長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氣射人影,隨所著處發瘡,不治則殺人。”
⑺颶母:颶風來臨前天空出現的一種云氣,形似虹霓。亦用以指颶風。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颶風將至,則多虹蜺,名曰颶母。”
⑻華(huā)發:花白的頭發。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陰、年華。南朝宋鮑照《登云陽九里埭》詩:“宿心不復歸,流年抱衰疾。”
嶺南江行賞析
此詩寫出了嶺南的特異風物瘴江、黃茆、象跡、蛟涎、射工、颶母,曲折地反映出當地荒涼落后的自然環境,同時運用象征手法含蓄地抒發了自己被貶后政治環境的險惡,發出了“ 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待流年” 的感慨,蘊含著對未來的憂慮之情,表示不能坐待時光的流逝,要在柳州刺史任內為治理地方有所建樹。
詩中“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待流年”兩句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都提到“華發”,但情感有所不同。從兩者相比較可知,此詩意志并不消沉,情感并不低回,作者有欲趁暮年有所奮發之意。
嶺南江行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進入今廣西以后赴任柳州刺史的旅途之中。當時作者因讒被貶柳州,溯湘江進入嶺南,繼續乘船經靈渠入嶺南水系到達柳州刺史任所。“從此憂來非一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ng nán jiāng xíng
嶺南江行
zhàng jiāng nán qù rù yún yān, wàng jǐn huáng máo shì hǎi biān.
瘴江南去入云煙,望盡黃茆是海邊。
shān fù yǔ qíng tiān xiàng jī, tán xīn rì nuǎn zhǎng jiāo xián.
山腹雨晴添象跡,潭心日暖長蛟涎。
shè gōng qiǎo cì yóu rén yǐng, jù mǔ piān jīng lǚ kè chuán.
射工巧伺游人影,颶母偏驚旅客船。
cóng cǐ yōu lái fēi yī shì, qǐ róng huá fà dài liú nián.
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待流年。
“從此憂來非一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