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近太倉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近太倉粟”全詩
一粒未充腸,卻入公子腹。
且吊城上骨,幾曾害爾族。
不聞莊辛語,今日寒蕪綠。
分類:
作者簡介(劉駕)
劉駕,唐(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與曹鄴友善,俱工古風。鄴先及第,不忍先歸,待于長安。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亦中第,乃同歸越中。時國家承平,獻樂府十章,帝甚悅。累歷達官,終國子博士。其詩敢于抨擊統治階級的腐化昏庸,能夠反映民間疾苦。辛文房稱其“詩多比興含蓄,體無定規,興盡即止,為時所宗。”(《唐才子傳》卷七)其詩較有社會內容,如《反賈客樂》反映農民疾苦,《有感》抨擊邊將腐化,《棄婦》表現對被遺棄婦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較好的作品。《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有詩集一卷,《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事跡見其《唐樂府十首序)) 、《唐摭言》卷四、《唐才子傳》卷七。《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
《雜曲歌辭·空城雀》劉駕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饑餓的雀兒在啄食空城的土地,
不要靠近那兒的倉庫里儲存的糧食。
即使是一個小谷粒,也沒有充饑,
卻被公子們吃進了他們的肚子里。
我要悼念城上的骸骨,
他們曾經害過你的族群嗎?
沒有聽到莊稼和辛苦的呼喊,
今天卻看到寒蕪中的綠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雀兒在空城中覓食為背景,暗喻貪污腐敗、奢靡自傲的社會現象。雀兒因為饑餓而啄食空城的土地,但被專橫的公子們奪走了谷粒。作者通過這個場景,探討了當時社會的不公和貪婪。詩中提到的“城上的骸骨”暗示了歷史的慘痛,他們并沒有害過公子們,卻因為貪婪而淪為過去。作者呼吁人們不要再重蹈覆轍,關注莊稼、崇尚節儉。最后一句“今日寒蕪綠”傳遞了重建的希望與生機。
這首詩詞從一個簡單的雀兒覓食的場景展開,通過雀兒啄食空城的土地與公子們依仗奢靡酒食的形象對比,以此傳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和憂慮。通過對歷史悲劇的反思,作者表達出對社會道德的思考和期望,以及對莊稼和節儉的肯定。整首詩語言簡練,意蘊深遠,以寥寥數語揭示了社會的殘酷現實,引人深思。
“莫近太倉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qū gē cí kōng chéng què
雜曲歌辭·空城雀
jī zhuó kōng chéng tǔ, mò jìn tài cāng sù.
饑啄空城土,莫近太倉粟。
yī lì wèi chōng cháng, què rù gōng zǐ fù.
一粒未充腸,卻入公子腹。
qiě diào chéng shàng gǔ, jǐ céng hài ěr zú.
且吊城上骨,幾曾害爾族。
bù wén zhuāng xīn yǔ, jīn rì hán wú lǜ.
不聞莊辛語,今日寒蕪綠。
“莫近太倉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