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蠻風瘴雨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路入蠻風瘴雨間”全詩
人行瘦石枯藤上,路入蠻風瘴雨間。
佛地平分天界限,道場元屬鬼門關。
野僧不會游人意,日未晡時及早還。
分類:
《五峰巖》胡仲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五峰巖》是宋代胡仲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開到荼醾春事闌,
又尋杖履看青山。
人行瘦石枯藤上,
路入蠻風瘴雨間。
佛地平分天界限,
道場元屬鬼門關。
野僧不會游人意,
日未晡時及早還。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僧人在五峰巖中的旅行情景。春天的事情已經結束,但作者仍然漫步在青山之間。人們行走在瘦弱的石頭和干枯的藤蔓上,走過一條通往荒蠻地帶的道路,這里充滿著惡劣的風和疾病肆虐的雨。佛地和天界的界限被平等地劃分,而道場則屬于鬼門關。野僧不了解人們的心意,因此在太陽未到中天之前就早早地回去了。
賞析:
《五峰巖》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人物情感,展示了胡仲弓獨特的詩性和思考方式。詩中的五峰巖被賦予了一種荒涼、幽寂的氛圍,與作者內心的孤獨和迷茫相呼應。通過描述人行走在瘦弱的石頭和干枯的藤蔓上,以及蠻風瘴雨的環境,詩中營造了一種壓抑和艱難的氛圍,體現了人與自然環境的對抗與融合。
詩中的佛地平分天界限和道場屬于鬼門關的描寫,暗示了世間的種種界限和困境。佛地平分天界限表明佛教中的平等思想,而道場屬于鬼門關則暗示著人們在修行道路上所面臨的挑戰和考驗。
最后兩句表現了野僧的孤獨和無法理解人們心意的境況。野僧在日未晡時就匆匆離去,這種行為既可能是出于對自然環境的顧慮,也可以理解為對人世間繁雜事務的遠離。這種離去展示了作者對塵世的疏離和對人情世故的無奈。
整首詩以平淡、深沉的語言描繪了五峰巖中的景象,融入了胡仲弓獨特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對自然與人生的交融與對界限和境遇的思考,詩詞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情懷和對人生矛盾與困境的思索。
“路入蠻風瘴雨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ǔ fēng yán
五峰巖
kāi dào tú mí chūn shì lán, yòu xún zhàng lǚ kàn qīng shān.
開到荼醾春事闌,又尋杖履看青山。
rén xíng shòu shí kū téng shàng, lù rù mán fēng zhàng yǔ jiān.
人行瘦石枯藤上,路入蠻風瘴雨間。
fú dì píng fēn tiān jiè xiàn, dào chǎng yuán shǔ guǐ mén guān.
佛地平分天界限,道場元屬鬼門關。
yě sēng bú huì yóu rén yì, rì wèi bū shí jí zǎo hái.
野僧不會游人意,日未晡時及早還。
“路入蠻風瘴雨間”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