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興動莼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清興動莼鱸”全詩
不是招吟侶,多應覓酒徒。
虛名付蕉鹿,清興動莼鱸。
見說同川好,能通一葦無。
分類:
《寄林可山》胡仲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林可山》是宋代胡仲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寄托思念林可山,
盼望佳人未到來。
不求吟誦伴侶親,
多愿尋覓酒友杯。
名利虛幻如竹鹿,
清閑快樂似莼鱸。
聽說同鄉風景好,
心靈相通若一箬無。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胡仲弓寄托思念之情,以及對自然和人情的感悟。詩中表達了對林可山的思念之情,期待可人的到來,但卻無人相伴。作者并不追求名利,而是希望能尋找到志同道合的酒友,一起共享快樂。他認為虛名如同竹鹿一樣虛幻,而真正的快樂則來自清閑和滿足。詩中還提到同鄉的風景優美,暗示著與同鄉心靈相通,彼此猶如一叢密生的箬竹一般純粹無礙。
賞析:
《寄林可山》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情感,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自然和人情的深刻感悟。整首詩以對山的期待和思念為線索,展示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渴望。他渴望能有人陪伴自己,卻不愿找來吟誦之伴,而是更喜歡尋覓酒友,這種情感的轉變凸顯出作者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詩中的"虛名付蕉鹿"和"清興動莼鱸"是作者的感慨之詞。他將虛名和名利看作是虛幻的,而清閑的生活和滿足的心境則是真正帶來快樂的因素。這種對名利與清閑的對比,體現了作者對世俗壓力和功利心態的反思。
最后兩句"見說同川好,能通一葦無"則展示了作者對同鄉的歸屬感和情感上的共鳴。他認為同鄉們共享著美好的風景,彼此間心靈相通,就像一叢茂密的箬竹,沒有任何障礙。這種同鄉的情感紐帶給作者帶來了安慰和溫暖。
總體來說,《寄林可山》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對名利與清閑的思考。同時,通過描繪同鄉情感的共鳴,展示了作者對家鄉的眷戀和歸屬感。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情的詩意描繪,將讀者帶入到作者深邃而寧靜的內心世界。
“清興動莼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lín kě shān
寄林可山
kě rén qī bù zhì, rì rì wàng shān gū.
可人期不至,日日望山孤。
bú shì zhāo yín lǚ, duō yīng mì jiǔ tú.
不是招吟侶,多應覓酒徒。
xū míng fù jiāo lù, qīng xìng dòng chún lú.
虛名付蕉鹿,清興動莼鱸。
jiàn shuō tóng chuān hǎo, néng tōng yī wěi wú.
見說同川好,能通一葦無。
“清興動莼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