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虛名可氣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浮世虛名可氣吞”全詩
凈行要從圓處覓,好詩添向悶中喧。
一心認我如如體,萬事同渠莫莫言。
歸向靈巖巖底坐,道根圣果滿只園。
分類:
《贈山堂僧》馬廷鸞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山堂僧》是宋代馬廷鸞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無生究竟是真源,
浮世虛名可氣吞。
凈行要從圓處覓,
好詩添向悶中喧。
一心認我如如體,
萬事同渠莫莫言。
歸向靈巖巖底坐,
道根圣果滿只園。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佛法的頌揚和對紛繁世俗的厭棄。詩人認為無生即是真正的根源,而塵世的名利卻是虛幻的迷惑。他提倡修行者要從圓滿的境界中尋求凈化之路,好的詩歌可以在壓抑的生活中增添一絲活力。詩人呼吁要全心全意地認識自己的本性,不要對萬事萬物有過多的言辭。最后,他表達了歸向靈巖,在那里沉思冥想,追求道的根本,最終圓滿果實充盈于自然的園囿。
賞析:
《贈山堂僧》這首詩詞通過對佛教思想的表達,展現了馬廷鸞對塵世名利的批判和對修行境界的追求。詩人借助佛教的思想,將人生的煩惱和迷惑視為虛幻,強調了超越塵世的重要性。他鼓勵修行者要以圓滿的心境去行善修行,同時認識到自身的本性,避免紛繁世俗的執著和言辭。最后,他描述了歸向靈巖、坐禪冥想的場景,寄托了對圓滿果實的向往。
這首詩詞的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佛教思想的獨特魅力。通過對塵世虛妄和修行境界的對比,詩人呼喚人們要超越紛繁的世俗,追求內心的凈化和真實的自我。整首詩詞以平和的語調表達了對修行道路的探索和對真實本性的認識,具有一定的啟迪意義。
“浮世虛名可氣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shān táng sēng
贈山堂僧
wú shēng jiū jìng shì zhēn yuán, fú shì xū míng kě qì tūn.
無生究竟是真源,浮世虛名可氣吞。
jìng xíng yào cóng yuán chù mì, hǎo shī tiān xiàng mèn zhōng xuān.
凈行要從圓處覓,好詩添向悶中喧。
yī xīn rèn wǒ rú rú tǐ, wàn shì tóng qú mò mò yán.
一心認我如如體,萬事同渠莫莫言。
guī xiàng líng yán yán dǐ zuò, dào gēn shèng guǒ mǎn zhǐ yuán.
歸向靈巖巖底坐,道根圣果滿只園。
“浮世虛名可氣吞”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