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有鳴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朝陽有鳴鳳”全詩
鶗鴂催眾芳,晨間先入耳。
秋風白露晞,從是爾啼時。
如何上春日,唧唧滿庭飛。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鶗鴂吟》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鶗鴂吟》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詩中描繪了朝陽冉冉升起時有鳴鳳的美景,但卻沒有千萬祭祀的聲音,鳴鳳的鳴叫聲反而成為晨間第一個進入人們耳中的聲音。秋風吹拂著白露,那時候鳴鳳哭鳴。然而,在這美好的春天,它如何能進入耳中,唧唧地在院子里飛翔呢?
詩詞中融入了許多自然元素,如朝陽、鳴鳳、白露等,使整首詩充滿了春天的氣息和生機。通過鳴鳳的聲音,詩人表達了春天的到來,同時也表達了一種默默無聞的美,就像鳴鳳的聲音沒有得到人們的關注和祭祀,但卻是大自然中最早進入人們耳中的聲音。
這首詩情景交融,語言簡練,給人一種清新淡雅的感覺。在充滿繁華和浮躁的現代社會中,詩詞中平凡而真實的美,使人們能夠沉靜下來,感受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寧靜。
“朝陽有鳴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jué yín
鶗鴂吟
zhāo yáng yǒu míng fèng, bù wén qiān wàn sì.
朝陽有鳴鳳,不聞千萬祀。
tí jué cuī zhòng fāng, chén jiān xiān rù ěr.
鶗鴂催眾芳,晨間先入耳。
qiū fēng bái lù xī, cóng shì ěr tí shí.
秋風白露晞,從是爾啼時。
rú hé shàng chūn rì, jī jī mǎn tíng fēi.
如何上春日,唧唧滿庭飛。
“朝陽有鳴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