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蕭蕭夜未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雨蕭蕭夜未央”全詩
無腸可斷啼鵑苦,有喙皆鳴吠蛤忙。
七歲遺孤今老大,百年遠忌足悲傷。
司晨喚起窗全曙,歸命清都炷瓣香。
分類:
《三月初四夜宿僧廬》馬廷鸞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三月初四夜宿僧廬》是宋代馬廷鸞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寂靜而風雨交加的夜晚,詩人在僧房中與宿僧共度一夜。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風雨蕭蕭夜未央,
呼童仆被宿僧房。
無腸可斷啼鵑苦,
有喙皆鳴吠蛤忙。
這首詩詞以風雨蕭蕭的夜晚為背景,暗示了外界的荒涼和寂靜。詩人呼喚仆人,被引入宿僧的房間中。詩中的啼鵑和吠蛤象征著孤獨和失意。
七歲遺孤今老大,
百年遠忌足悲傷。
司晨喚起窗全曙,
歸命清都炷瓣香。
這兩句描述了詩人自己的遭遇,從七歲時成為孤兒,到如今年老。百年的歲月和遙遠的忌諱給他帶來了悲傷和痛苦。然而,清晨的鐘聲和燃燒著的炷香喚醒了他,意味著他要重新回到清明的都城。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象和詩人個人經歷的描繪,表達了一種寂寥和悲傷的情緒。風雨夜晚的荒涼和孤寂,詩人的孤獨和遭遇,都構成了一幅憂傷而凄涼的畫面。然而,詩中也透露出一絲希望和重新開始的決心,清晨的到來象征著新的起點。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哀傷,展現了宋代詩人深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
“風雨蕭蕭夜未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n yuè chū sì yè sù sēng lú
三月初四夜宿僧廬
fēng yǔ xiāo xiāo yè wèi yāng, hū tóng pú bèi sù sēng fáng.
風雨蕭蕭夜未央,呼童仆被宿僧房。
wú cháng kě duàn tí juān kǔ, yǒu huì jiē míng fèi há máng.
無腸可斷啼鵑苦,有喙皆鳴吠蛤忙。
qī suì yí gū jīn lǎo dà, bǎi nián yuǎn jì zú bēi shāng.
七歲遺孤今老大,百年遠忌足悲傷。
sī chén huàn qǐ chuāng quán shǔ, guī mìng qīng dōu zhù bàn xiāng.
司晨喚起窗全曙,歸命清都炷瓣香。
“風雨蕭蕭夜未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