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疑月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窗前疑月色”全詩
窗前疑月色,枕上誤天明。
未必皆三唱,惟應只四更。
姑蘇城外寺,此際已鐘鳴。
分類:
《聞雞》仇遠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雞》是宋代仇遠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此時我懷疑是哪個夕陽,
這聲音并非不悅人耳。
窗前的月色讓我困惑,
枕上的黎明讓我誤會。
也許不全是三次的鳴叫,
只應該是四更時分。
姑蘇城外的寺廟,
此刻已經敲響鐘聲。
詩意:
《聞雞》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黃昏和黎明之間的時刻,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思緒和感受。詩人聽到了雞鳴聲,但他對夕陽的位置產生了疑問,這聲音并沒有給他帶來不悅,反而讓他心生疑惑。他望著窗外的月色,卻無法確定時間的準確性,導致他對天明的時間產生了誤解。詩人推測雞并非只鳴叫三次,而應該是在四更時分。最后,詩人提到了姑蘇城外的寺廟,表示此時鐘聲已經響起。
賞析:
《聞雞》以寥寥數語展現了作者內心的紛繁思緒和對時間的疑慮。詩人通過雞鳴聲和夕陽的位置來描繪黃昏和黎明之間的時刻,抓住了時間在人類心中的不確定和變幻。詩人的心境與外界景物產生了對應,他通過描寫窗前的月色和枕上的誤會,突出了時間的模糊性和人類對時間的感知的不準確性。最后,寺廟的鐘聲成為時間的象征,它的敲響表明黎明已經到來,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對時間流逝的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以及對時間的審視和思索,表達了詩人對于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時間的不可捉摸的思考。它既有一種對現實的反思,也有一種對人類存在的思考,使讀者在感受時間的無常中產生共鳴,并引發對生命和時間的思考。
“窗前疑月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jī
聞雞
jīn xī zhī hé xī yáng, cǐ shēng fēi è shēng.
今夕知何夕陽,此聲非惡聲。
chuāng qián yí yuè sè, zhěn shàng wù tiān míng.
窗前疑月色,枕上誤天明。
wèi bì jiē sān chàng, wéi yīng zhǐ sì gēng.
未必皆三唱,惟應只四更。
gū sū chéng wài sì, cǐ jì yǐ zhōng míng.
姑蘇城外寺,此際已鐘鳴。
“窗前疑月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