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碧云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上人碧云房”全詩
古石六七株,修竹覆其上。
石兄既奇秀,竹君亦高尚。
歲晚永相依,屹不染塵坱。
方參香嚴師,曾識牛丞相。
解鞍時一息,吾其得閒放。
分類:
《題西梵一翁雙清軒》仇遠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西梵一翁雙清軒》是宋代仇遠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居住在碧云房的僧人,以及他身邊的苔地、古石和修竹。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上人碧云房,
苔地不盈丈。
古石六七株,
修竹覆其上。
石兄既奇秀,
竹君亦高尚。
歲晚永相依,
屹不染塵坱。
方參香嚴師,
曾識牛丞相。
解鞍時一息,
吾其得閑放。
譯文:
住在碧云房的上人,
地面上長滿了不足一丈的苔蘚。
有六七株古老的石頭,
上面覆蓋著修竹。
這些石頭兄弟非常奇秀,
修竹也同樣高尚。
歲月晚年,它們永遠相依,
屹立不倒,不被塵埃所染。
這位方參香嚴的師父,
曾經認識牛丞相。
解下馬鞍時稍作休息,
我也得到了一些閑暇。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山居僧人的景象,通過對碧云房、苔地、古石和修竹的描寫,展現了一種寧靜、恬淡的生活狀態。碧云房代表僧人居住的地方,整個環境清幽而宜人。苔地的出現暗示這個地方已經很久沒有人踏足,與僧人追求超脫塵世的心境相呼應。
古石和修竹則成為詩中的主角,它們被賦予人的特質,與詩人進行了一種微妙的交流。石兄既奇秀,展示了石頭的獨特之美;竹君亦高尚,彰顯了修竹的高貴品質。這種賦予自然物象人性特質的手法,表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清高境界的追求。
歲晚永相依,屹不染塵坱,表達了石頭和竹子的堅韌不拔、不受凡塵之累的特質。它們在歲月的洗禮中依然屹立不倒,沒有被塵埃所玷污。這種形象化的描寫,也可理解為詩人對修行者追求清凈心靈、超越世俗紛擾的期許。
最后兩句描述了詩人自己,他是方參香嚴師的弟子,曾經認識牛丞相(指牛希濟,仇遠的一位老師)。解鞍時一息,吾其得閑放,表達了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閑適和自由。這種閑放狀態,也是一種修行的境界,體現了詩人對于寧靜、自由的追求。
總之,仇遠的《題西梵一翁雙清軒》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寧靜與恬淡的生活態度。詩中通過古石和修竹的人性化描寫,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清高境界的追求。同時,詩人自身的描寫也展示了他在這樣的環境中找到的閑適和自由。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渲染了一幅寧靜雅致的山居畫面,使人沉浸其中,感受到心靈的寧靜與凈化。
“上人碧云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xī fàn yī wēng shuāng qīng xuān
題西梵一翁雙清軒
shàng rén bì yún fáng, tái dì bù yíng zhàng.
上人碧云房,苔地不盈丈。
gǔ shí liù qī zhū, xiū zhú fù qí shàng.
古石六七株,修竹覆其上。
shí xiōng jì qí xiù, zhú jūn yì gāo shàng.
石兄既奇秀,竹君亦高尚。
suì wǎn yǒng xiāng yī, yì bù rǎn chén yǎng.
歲晚永相依,屹不染塵坱。
fāng cān xiāng yán shī, céng shí niú chéng xiàng.
方參香嚴師,曾識牛丞相。
jiě ān shí yī xī, wú qí dé xián fàng.
解鞍時一息,吾其得閒放。
“上人碧云房”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