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管靜中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絲管靜中發”全詩
華堂列紅燭,絲管靜中發。
歌眉低有思,舞體輕無骨。
主人啟酡顏,酣暢浹肌發。
猶思城外客,阡陌不可越。
春意日夕深,此歡無斷絕。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酬牛相公獨飲偶醉寓言見示》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牛相公獨飲偶醉寓言見示》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宮漏夜丁丁,
千門閉霜月。
華堂列紅燭,
絲管靜中發。
歌眉低有思,
舞體輕無骨。
主人啟酡顏,
酣暢浹肌發。
猶思城外客,
阡陌不可越。
春意日夕深,
此歡無斷絕。
譯文:
宮廷鐘聲夜深沉,
千門緊閉霜月陰。
華堂上排列紅燭,
絲管靜靜發出聲音。
歌喉低低帶思緒,
舞姿輕盈無拘束。
主人喜形于色,
盡情暢飲,臉上泛紅。
仍懷念城外的客人,
不可逾越的山陌。
春意日漸深濃,
這歡樂永不間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宴會場景為主線,表達了主人暢飲歡樂、思念遠方客人以及時光流轉的情感。
詩的開篇,宮漏的聲音在夜晚里回響,配合著千門的關閉和皎潔的霜月,營造出一種寧靜而肅穆的氛圍。
接著,詩人描述了宴會現場的華堂,堂上擺放著鮮紅的燭光,絲管的音樂在靜謐中響起,似乎在輕輕述說著某種情感。
歌唱者的眉眼低垂,流露出深深的思緒;舞者的身姿輕盈,仿佛沒有骨骼的束縛。這些描寫展示了宴會場景中人們的情緒和神態,給人以美好和愉悅的感覺。
主人喜氣洋洋,臉上紅光滿面,傾情暢飲,展現了宴會的歡樂氣氛和主人的熱情款待。
然而,主人心中依然思念著遠方的客人,他們身處城外,阡陌(古代道路的小路)似乎成了無法逾越的隔閡。這種思念和遙遠感在詩中增加了一絲凄涼之情。
最后兩句表達了春天的氛圍,春意日漸深濃,宴會的歡樂和快樂不會中斷。這里通過春天的象征意義,強調了宴會的持久和永恒。
整首詩以描寫宴會的場景為主線,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抒發,展示了宴會的歡樂氛圍、主人的熱情款待以及思念遠方客人的情感。同時,詩中還融入了對時光流轉和生活的感慨,給人以深遠的思考。
“絲管靜中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niú xiàng gōng dú yǐn ǒu zuì yù yán jiàn shì
酬牛相公獨飲偶醉寓言見示
gōng lòu yè dīng dīng, qiān mén bì shuāng yuè.
宮漏夜丁丁,千門閉霜月。
huá táng liè hóng zhú, sī guǎn jìng zhōng fā.
華堂列紅燭,絲管靜中發。
gē méi dī yǒu sī, wǔ tǐ qīng wú gǔ.
歌眉低有思,舞體輕無骨。
zhǔ rén qǐ tuó yán, hān chàng jiā jī fā.
主人啟酡顏,酣暢浹肌發。
yóu sī chéng wài kè, qiān mò bù kě yuè.
猶思城外客,阡陌不可越。
chūn yì rì xī shēn, cǐ huān wú duàn jué.
春意日夕深,此歡無斷絕。
“絲管靜中發”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