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昭明太子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為昭明太子悲”全詩
鶴去不歸松下柱,龜埋空負草間碑。
誰言象教無銷歇,自剖鴻蒙有亂離。
獨倚傾墻望淮水,殘僧絕影立移時。
分類:
《銅陵縣廢寺》董嗣杲 翻譯、賞析和詩意
《銅陵縣廢寺》是宋代董嗣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銅官山下的廢寺傾斜著,誰為昭明太子而悲傷呢?鶴飛走了,不再歸來,留下空著的柱子下的松樹。龜兒埋在那里,空負了草間的碑文。誰說象教沒有銷滅停息,自我揭示出亂離的鴻蒙大道。獨自依靠傾斜的墻壁,望著淮河的流水,殘存的僧人的影子時而出現、時而消失。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座廢棄的寺廟,表達了作者對于歷史的思考和對時代變遷的感慨。詩中的廢寺傾斜、松樹空柱、草間碑文等景物形象,映照出歲月流轉、事物消逝的無常性。作者以此來暗喻人事多變、興衰交替的現實,同時也抒發了對于歷史名人昭明太子的思念之情。
詩中提到的鶴飛走不歸、龜兒埋在那里的描寫,象征著歲月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鶴和龜分別是長壽和穩固的象征,它們的離去和埋藏,暗示了寺廟的荒涼和中斷。作者以此表達了對于宗教信仰的消逝和道統的中斷的憂慮,以及對于歷史文化的遺失之感。
詩中的“象教”和“鴻蒙大道”是抽象的概念,象征著宇宙的無限和道義的起源。作者言“誰說象教沒有銷滅停息”,意味著即使宗教信仰消失,宇宙的奧秘和道義的存在仍然存在于人們心中。這似乎是作者對于信仰和宇宙之間關系的思考,對于人們對于宗教和道義的理解的反思。
整首詩以廢寺為背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抒發情感,表達了作者對于歷史興衰和宗教信仰的思考。通過廢寺的荒涼景象和歷史的變遷,詩詞呈現出一種淡然而憂傷的詩意,喚起讀者對于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以及對于歷史文化的珍惜和思考。
“誰為昭明太子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líng xiàn fèi sì
銅陵縣廢寺
tóng guān shān xià fàn fāng yī, shuí wèi zhāo míng tài zǐ bēi.
銅官山下梵坊欹,誰為昭明太子悲。
hè qù bù guī sōng xià zhù, guī mái kōng fù cǎo jiān bēi.
鶴去不歸松下柱,龜埋空負草間碑。
shuí yán xiàng jiào wú xiāo xiē, zì pōu hóng méng yǒu luàn lí.
誰言象教無銷歇,自剖鴻蒙有亂離。
dú yǐ qīng qiáng wàng huái shuǐ, cán sēng jué yǐng lì yí shí.
獨倚傾墻望淮水,殘僧絕影立移時。
“誰為昭明太子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