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在此泓誰可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龍在此泓誰可見”全詩
樹頭雷雨遺神火,巖腹莓苔帶海涎。
分類:
《龍泓洞》董嗣杲 翻譯、賞析和詩意
《龍泓洞》是宋代文人董嗣杲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神秘而古老的地方——龍泓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龍泓洞》中文譯文:
葛翁行滿赤烏年,
丹灶離披已絕煙。
龍在此泓誰可見,
路通別邑自相傳。
樹頭雷雨遺神火,
巖腹莓苔帶海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一種神秘的語氣描述了龍泓洞,表現了著名文人董嗣杲對這個地方的濃厚興趣和景物的神秘感。
詩的開頭“葛翁行滿赤烏年”描繪了一個神奇的場景,葛翁是指古代傳說中的神仙人物,滿赤烏年意味著葛翁的仙行已經有了很長的時間。這句話給人一種古老神秘的感覺,暗示著龍泓洞的歷史悠久。
接著,“丹灶離披已絕煙”,形象地描述了洞內的仙灶,灶火已經熄滅,煙霧散去,顯示出這個地方已經荒廢了很久。這句詩意味著洞內的活動已經停止,洞內的仙氣已經消散。
詩的下半部分,“龍在此泓誰可見,路通別邑自相傳”表達了對龍的存在與神秘的思考。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獸,龍泓洞被稱為龍泓,但是詩人卻問道:“龍在此泓誰可見”,意味著無人能夠親眼見到龍,龍的形象成為了一種傳說。
最后兩句“樹頭雷雨遺神火,巖腹莓苔帶海涎”通過描寫自然景觀進一步增強了神秘感。樹頭上傳來雷雨的聲音,詩人將其形容為“遺神火”,暗示著這里曾經有靈異的現象發生。而洞內的巖石上生長著莓苔,帶有海涎,給人一種荒涼、古老的感覺。
整首詩詞通過描寫龍泓洞的景物和氛圍,營造出一種神秘古老的氛圍。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使讀者感受到了龍泓洞的神秘和荒涼,詩意深遠。
“龍在此泓誰可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óng hóng dòng
龍泓洞
gé wēng xíng mǎn chì wū nián, dān zào lí pī yǐ jué yān,
葛翁行滿赤烏年,丹灶離披已絕煙,
lóng zài cǐ hóng shuí kě jiàn, lù tōng bié yì zì xiāng chuán.
龍在此泓誰可見,路通別邑自相傳。
shù tóu léi yǔ yí shén huǒ, yán fù méi tái dài hǎi xián.
樹頭雷雨遺神火,巖腹莓苔帶海涎。
“龍在此泓誰可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