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諸公知不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試問諸公知不知”全詩
谷何嘗響人相喚,岸幾曾行舟自移。
枉直萬端明似鏡,是非一著錯如棋。
磨心拔去誰能轉,試問諸公知不知。
分類:
《述事》華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述事》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華岳。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世事的觸動。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收不融明遂啟疑,
源流本末致交馳。
谷何嘗響人相喚,
岸幾曾行舟自移。
枉直萬端明似鏡,
是非一著錯如棋。
磨心拔去誰能轉,
試問諸公知不知。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慨和對世事的疑問。作者思考著為什么在這個世界上,明明可以明辨是非、源流本末卻常常被人們模糊不清。他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引發讀者對現實的思考和對人生的啟示。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對比的手法展現了作者的思考和觸動。首句"收不融明遂啟疑"表達了作者對于矛盾和混亂現象的困惑,為整首詩詞奠定了基調。接著,作者讓讀者反思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是否有時間去關注源頭和根本,是否有時間去思考事物的真相。
詩詞中出現的"谷何嘗響人相喚,岸幾曾行舟自移"表達了作者對于人們對于真相的忽略和對于自由思考的缺失的思考。人們往往被外界的聲音和環境所左右,很少能夠獨立思考和行動。這種被動的狀態使得我們很難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質,也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
詩詞的最后兩句"枉直萬端明似鏡,是非一著錯如棋。磨心拔去誰能轉,試問諸公知不知"通過借喻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于真理和倫理的思考。作者將人生比喻為一面明鏡,而真理和倫理則是無數條條拗曲的線,我們常常被迷惑和困擾,很難看清事物的本質。最后一句則是一種反問,作者試圖喚醒讀者的思考,詢問是否有人能夠洞察人生的本質和真相。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于人生和世事的觸動,引發了讀者對于真理、倫理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試問諸公知不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ù shì
述事
shōu bù róng míng suì qǐ yí, yuán liú běn mò zhì jiāo chí.
收不融明遂啟疑,源流本末致交馳。
gǔ hé cháng xiǎng rén xiāng huàn, àn jǐ céng xíng zhōu zì yí.
谷何嘗響人相喚,岸幾曾行舟自移。
wǎng zhí wàn duān míng shì jìng, shì fēi yī zhe cuò rú qí.
枉直萬端明似鏡,是非一著錯如棋。
mó xīn bá qù shuí néng zhuǎn, shì wèn zhū gōng zhī bù zhī.
磨心拔去誰能轉,試問諸公知不知。
“試問諸公知不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