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劍烏衣欲刻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求劍烏衣欲刻舟”全詩
私莢是雞難做鶴,公庭得馬便成牛。
不疑若受千金謗,膠鬲當貽萬世羞。
見說明公在蓮幕,不知能鑒此冤不。
分類:
《吳伯敘》華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吳伯敘》是宋代華岳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夸張的語言表達了對官府腐敗、官場險惡的批判和憂慮。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吳伯敘》中文譯文:
太平官府不停囚,
求劍烏衣欲刻舟。
私莢是雞難做鶴,
公庭得馬便成牛。
不疑若受千金謗,
膠鬲當貽萬世羞。
見說明公在蓮幕,
不知能鑒此冤不。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夸張的比喻和象征,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不公、腐敗和官場險惡的批判。詩中揭示了權力斗爭和人情冷暖,以及官員之間的勾心斗角,暗示了治理不力、社會不公和道德淪喪的現象。
賞析:
《吳伯敘》以夸張的語言和比喻手法,通過對官場現實的描述,揭示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黑暗面。詩中的"太平官府不停囚"暗指官府不斷地逮捕囚犯,揭露了官府的腐敗和濫用職權的行為。"求劍烏衣欲刻舟"則是形象地描述了一位無辜之人,在求助無門的情況下,只能采取極端手段自救的絕望心情。
接下來的兩句"私莢是雞難做鶴,公庭得馬便成牛"暗示了在官場上,私德高尚的人很難獲得重用和晉升,而那些懂得權謀和投機的人則能迅速得到提拔和成功。這種不公正的現象令人深感憤慨。
"不疑若受千金謗,膠鬲當貽萬世羞"表達了作者對于公正正直的人受到誹謗和抹黑的擔憂和憂慮。"膠鬲"指的是古代的一種容器,比喻人的聲譽。作者認為,正直之人受到謗言和污蔑,會讓他們的聲譽受損,而這種不公正對待將被歷史所恥笑。
最后兩句"見說明公在蓮幕,不知能鑒此冤不"則是對于明君能否發覺并糾正這些冤屈的擔憂。作者對于明君的期望和希望,希望君主能夠看到這些不公正的現象,并能夠采取措施加以改變。
總的來說,《吳伯敘》以夸張的語言和比喻,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面和官場的腐敗現象,同時表達了對于正義和公正的追求和呼喚。這首詩詞在批判社會現實的同時,也呼吁權力者能夠改善社會風氣,讓正直和公平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重視。
“求劍烏衣欲刻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ú bó xù
吳伯敘
tài píng guān fǔ bù tíng qiú, qiú jiàn wū yī yù kè zhōu.
太平官府不停囚,求劍烏衣欲刻舟。
sī jiá shì jī nán zuò hè, gōng tíng dé mǎ biàn chéng niú.
私莢是雞難做鶴,公庭得馬便成牛。
bù yí ruò shòu qiān jīn bàng, jiāo gé dāng yí wàn shì xiū.
不疑若受千金謗,膠鬲當貽萬世羞。
jiàn shuō míng gōng zài lián mù, bù zhī néng jiàn cǐ yuān bù.
見說明公在蓮幕,不知能鑒此冤不。
“求劍烏衣欲刻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