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不困宦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鮮不困宦游”全詩
解后孤城中,握手復少留。
士方未遇時,鮮不困宦游。
君獨芻拳色,胸次回尤牛。
自愧得之淺,誤欲代君憂。
白璧識者稀,駑馬市者稠。
莫作分外慮,輕重終不侔。
諸公競推轂,失士固所羞。
分類: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答韓毅伯五首》王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答韓毅伯五首》
中文譯文:
回答韓毅伯的五首詩
詩意:
這是一首回答韓毅伯的五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離別之情的思念之深、對友情的珍重以及對自身境遇的反思。詩中描繪了與韓毅伯的離別,作者把對友人的思念比作三個秋天那般深遠。解除了相別后的孤獨,作者在空蕩的城中與韓毅伯握手道別,但別離仍是匆匆而過。作者自謙自己對友情的了解尚淺,誤以為能代替韓毅伯分擔憂愁。白色的美玉很少有人能識別,而劣馬卻在市場上很常見,這是作者感嘆世人對真正價值的辨識能力的淡漠。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勸告韓毅伯不要過于考慮外界的評價,因為輕重的價值終究是無法相比的。盡管各位文人爭著推崇一些有名望的人物,但喪失了真正的才士,這無疑是令人羞愧的。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過離別的場景描繪出友情的珍貴和思念之深。作者在表達離別之情時使用了"思君如三秋"的比喻,形象地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深。在詩的結構上,作者通過對離別的描寫,展示了自身的境遇和對友情的看法。詩中的對比手法,如白璧與駑馬、輕重的比較,有力地凸顯了人們對真正價值的辨識能力的缺失和對真正才士的忽視。整首詩簡明扼要、意味深長,通過對友情與價值觀的思考,呼喚人們在評價他人時應有的客觀和準確的判斷力。
總之,《答韓毅伯五首》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思念和對世俗價值觀的反思,展示了詩人對真正才士的珍視以及對社會現象的深刻洞察。
“鮮不困宦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hán yì bó wǔ shǒu
答韓毅伯五首
wèi bié wèi yī rì, sī jūn rú sān qiū.
為別未一日,思君如三秋。
jiě hòu gū chéng zhōng, wò shǒu fù shǎo liú.
解后孤城中,握手復少留。
shì fāng wèi yù shí, xiān bù kùn huàn yóu.
士方未遇時,鮮不困宦游。
jūn dú chú quán sè, xiōng cì huí yóu niú.
君獨芻拳色,胸次回尤牛。
zì kuì dé zhī qiǎn, wù yù dài jūn yōu.
自愧得之淺,誤欲代君憂。
bái bì shí zhě xī, nú mǎ shì zhě chóu.
白璧識者稀,駑馬市者稠。
mò zuò fèn wài lǜ, qīng zhòng zhōng bù móu.
莫作分外慮,輕重終不侔。
zhū gōng jìng tuī gǔ, shī shì gù suǒ xiū.
諸公競推轂,失士固所羞。
“鮮不困宦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