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火膚革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附火膚革燥”全詩
坐臥置湯婆,稍覺兩足暖。
抓搔不停手,苛癢殊未減。
飲食固多忌,所幸能強飯。
客至不出迎,予非敢疏懶。
分類: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病中即事三首》王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病中即事三首》是宋代詩人王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病中即事三首
附火膚革燥,遠火寒慘慘。
坐臥置湯婆,稍覺兩足暖。
抓搔不停手,苛癢殊未減。
飲食固多忌,所幸能強飯。
客至不出迎,予非敢疏懶。
譯文:
附近的火使皮膚變得干燥,遠處的火則讓人感到寒冷凄涼。
坐著、躺著,我把熱水袋放在腳下,稍微感到一點溫暖。
不停地抓撓,但癢感并沒有減輕。
飲食方面有很多限制,但幸運的是還能吃得下飯。
客人來訪時我并不出去迎接,不是因為我故意怠慢。
詩意和賞析:
《病中即事三首》這首詩詞是王炎在自己患病期間創作的。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病痛之狀,表現出一種病中的無奈和痛苦感。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病痛給作者帶來的兩種不同的感受:附近的火使皮膚干燥,而遠處的火則讓人感到寒冷凄涼。這種對比映襯出作者在病痛中的痛苦與無助。
接下來的兩句,作者將熱水袋放在腳下,稍微感到一點溫暖。這里的形象描寫展示了作者在病中尋求一絲安慰和舒適的努力,也表現出他對任何微小的改善的珍視和感激之情。
接著的兩句抓搔不停手,苛癢殊未減,表達了作者病痛帶來的痛苦,同時也反映了他的無奈與無法擺脫的困擾。
下面的兩句描述了飲食上的限制,但幸運的是,作者能夠勉強吃一些飯。這表現了作者對物質生活的樸素追求和對生命的頑強堅持。
最后兩句,作者提到自己不出門迎接客人,并表示這并不是因為故意怠慢。這表達了作者因病無法應對外界事務,但內心仍保持著禮貌和謙遜的態度。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病痛中的困境和無奈,展示了他堅強的生命力和積極的心態。通過表現作者在病痛中的種種細節,詩詞傳遞了一種對生命的珍視和對堅韌精神的贊頌。
“附火膚革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ìng zhōng jí shì sān shǒu
病中即事三首
fù huǒ fū gé zào, yuǎn huǒ hán cǎn cǎn.
附火膚革燥,遠火寒慘慘。
zuò wò zhì tāng pó, shāo jué liǎng zú nuǎn.
坐臥置湯婆,稍覺兩足暖。
zhuā sāo bù tíng shǒu, kē yǎng shū wèi jiǎn.
抓搔不停手,苛癢殊未減。
yǐn shí gù duō jì, suǒ xìng néng qiáng fàn.
飲食固多忌,所幸能強飯。
kè zhì bù chū yíng, yǔ fēi gǎn shū lǎn.
客至不出迎,予非敢疏懶。
“附火膚革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