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衲或戒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衲或戒之”全詩
老衲或戒之,回向心地初。
遂畫白依仙,蘄與梵釋俱。
北方四天王,亦附瞿曇居。
雜以馬龍像,宿習終未除。
四王名字異,且復形狀殊。
信者謂其有,疑者意其無。
蕩蕩天門高,誰能凌空虛。
何以信不疑,取諸貝葉書。
子不語怪神,從釋恐畔儒。
語之且不可,筆之其可乎。
因畫議及此,于公意何如。
分類: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題徐商叟所藏李伯時四天王圖》王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徐商叟所藏李伯時四天王圖》是宋代王炎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描繪畫作為主題,表達了對畫作藝術的贊美和思考。
詩詞描繪了一個名為徐商叟所藏的李伯時繪制的《四天王圖》。詩人稱贊畫家徐商叟的巧手,他幻化出了栩栩如生的汗血駒,而自己則在觀賞畫作時產生了戒心,希望能夠回向心地初,即保持清凈的心境。
畫作中還描繪了白依仙、蘄與梵釋等仙境人物,以及北方四天王和瞿曇的形象。畫家將這些形象與馬龍的形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四位天王的名字和形狀各不相同,這使得人們對畫作的真實性產生了疑慮,有人相信其存在,有人懷疑其虛幻。
詩中提到了天門高聳、凌空虛無的景象,并提出了一個問題:誰能夠凌駕于虛空之上呢?詩人回答說,我們可以從貝葉書中獲得一些信仰的線索,但是對于奇異神靈的討論,釋道兩家有不同的觀點。對于是否可以言說這些問題,詩人提出了疑問,但對于通過繪畫來探討這些問題,他則表示贊同。
整首詩詞通過描述畫作中的形象和探討信仰與藝術的關系,表達了詩人對于藝術的贊美和思考。通過描繪畫作中的奇幻形象和對于真實與虛幻的思考,詩人引發了讀者對于藝術與信仰之間的關系以及人類對于超越現實世界的探索的思考。
“老衲或戒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xú shāng sǒu suǒ cáng lǐ bó shí sì tiān wáng tú
題徐商叟所藏李伯時四天王圖
lóng mián yǒu qiǎo shǒu, huàn chū hàn xuè jū.
龍眠有巧手,幻出汗血駒。
lǎo nà huò jiè zhī, huí xiàng xīn dì chū.
老衲或戒之,回向心地初。
suì huà bái yī xiān, qí yǔ fàn shì jù.
遂畫白依仙,蘄與梵釋俱。
běi fāng sì tiān wáng, yì fù qú tán jū.
北方四天王,亦附瞿曇居。
zá yǐ mǎ lóng xiàng, sù xí zhōng wèi chú.
雜以馬龍像,宿習終未除。
sì wáng míng zì yì, qiě fù xíng zhuàng shū.
四王名字異,且復形狀殊。
xìn zhě wèi qí yǒu, yí zhě yì qí wú.
信者謂其有,疑者意其無。
dàng dàng tiān mén gāo, shuí néng líng kōng xū.
蕩蕩天門高,誰能凌空虛。
hé yǐ xìn bù yí, qǔ zhū bèi yè shū.
何以信不疑,取諸貝葉書。
zǐ bù yǔ guài shén, cóng shì kǒng pàn rú.
子不語怪神,從釋恐畔儒。
yǔ zhī qiě bù kě, bǐ zhī qí kě hū.
語之且不可,筆之其可乎。
yīn huà yì jí cǐ, yú gōng yì hé rú.
因畫議及此,于公意何如。
“老衲或戒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