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國意難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憂國意難釋”全詩
斯人既騎箕,有客猶鼓瑟。
凜然氣如生,可使懦夫立。
當時道義交,彪子居其一。
嘗試問所疑,傾倒無吝惜。
逝者不可作,往訪杖屨跡。
欲返更徘徊,遠岫邀日入,緬懷經世心,伐輻置河側。
立朝道不容,憂國意難釋。
敢負門下知,晨夕自警策。
分類: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用前韻答彪講書》王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用前韻答彪講書》是宋代王炎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薄游城南園,
墮睫衣袂濕。
斯人既騎箕,
有客猶鼓瑟。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游蕩于城南園林的場景。詩人可能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里,身穿輕薄的衣袂,行走在園中。其中有一位騎著箕的人,象征著他們的精神追求不受拘束,而有一位客人則在演奏瑟琴。這里融入了自由和藝術的意象。
凜然氣如生,
可使懦夫立。
當時道義交,
彪子居其一。
詩人形容這位騎箕的人的氣質凜然有力,他的存在可以激勵懦弱的人挺身而立。在當時,講究道義的人們相互交流,而這位騎箕的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嘗試問所疑,
傾倒無吝惜。
逝者不可作,
往訪杖屨跡。
詩人在這里表達了他對這位騎箕者的敬仰之情。他曾向他請教問題,并且得到了不吝賜教的回答。詩人表示,已經去世的人無法再與之交談,只能追尋他在世時的蹤跡。
欲返更徘徊,
遠岫邀日入,
緬懷經世心,
伐輻置河側。
詩人表達了他內心的矛盾和迷惘。他渴望回歸到曾經的時光,但又徘徊不定。他眺望遠處的山巒,邀請太陽沉入遠山。詩人深思熟慮,懷念著曾經對治國安邦的想法,但現實的壓力使他被迫離開這個位置,退隱到河邊。
立朝道不容,
憂國意難釋。
敢負門下知,
晨夕自警策。
詩人表示,立足于朝廷的道路并不容易。他心懷憂國憂民的情感,卻難以解脫。他敢于承擔起門下知識分子的責任,每天早晚都自我警醒,時刻提醒自己努力奮進。
這首詩詞以詩人的個人經歷和內心感受為主,通過描繪一個游蕩園中的場景,表達了對于道德高尚和追求真理的贊美,以及對于當前時局的憂慮和迷茫。詩人通過對騎箕者的贊頌和自我警醒,表達了他對于社會責任和個人修養的思考,展示了他對于治國安邦和道義追求的熱切關注。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于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和掙扎,同時也展現了他堅持不懈的精神追求。
“憂國意難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ng qián yùn dá biāo jiǎng shū
用前韻答彪講書
báo yóu chéng nán yuán, duò jié yī mèi shī.
薄游城南園,墮睫衣袂濕。
sī rén jì qí jī, yǒu kè yóu gǔ sè.
斯人既騎箕,有客猶鼓瑟。
lǐn rán qì rú shēng, kě shǐ nuò fū lì.
凜然氣如生,可使懦夫立。
dāng shí dào yì jiāo, biāo zi jū qí yī.
當時道義交,彪子居其一。
cháng shì wèn suǒ yí, qīng dǎo wú lìn xī.
嘗試問所疑,傾倒無吝惜。
shì zhě bù kě zuò, wǎng fǎng zhàng jù jī.
逝者不可作,往訪杖屨跡。
yù fǎn gèng pái huái, yuǎn xiù yāo rì rù,
欲返更徘徊,遠岫邀日入,
miǎn huái jīng shì xīn, fá fú zhì hé cè.
緬懷經世心,伐輻置河側。
lì cháo dào bù róng, yōu guó yì nán shì.
立朝道不容,憂國意難釋。
gǎn fù mén xià zhī, chén xī zì jǐng cè.
敢負門下知,晨夕自警策。
“憂國意難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