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淚漫沾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淚漫沾巾”全詩
登門雖不數,傾蓋本相親。
浮鹢行方遠,烹魚默尚新。
青山埋玉樹,老淚漫沾巾。
分類: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趙處州挽詩》王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趙處州挽詩》是宋代詩人王炎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白發了來到苕霅,深知有故人。
登門雖不頻繁,傾蓋本相親。
浮鹢行的路途遙遠,烹魚默默仍新。
青山埋葬著玉樹,老淚滿濕巾。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趙處州的懷念之情。詩人已經年老,白發蒼蒼地來到苕霅,但他深知在這里有一個故人,即趙處州。盡管趙處州不常來登門拜訪,但詩人仍然深感親近。詩中提到了浮鹢行和烹魚的景象,表達了離別的遼遠和時光的流轉。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趙處州的思念之情,將青山比作埋葬著玉樹的地方,而詩人的老淚則滿濕了手巾。
賞析:
《趙處州挽詩》通過對趙處州的思念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詩人用樸實的語言和自然的意象,描繪了白發蒼蒼的自己來到苕霅,深知有個故人的情景。詩中的"登門雖不頻繁,傾蓋本相親"表達了詩人對趙處州的深厚情誼,即使很少見面,卻仍然感到親近。浮鹢行和烹魚的描寫,折射出離別的遙遠和歲月的流轉,增加了情感的層次。最后兩句以青山埋玉樹和老淚滿濕巾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趙處州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摯而深沉。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傳達了詩人對故友的思念之情,令人感受到歲月的滄桑和人情的溫暖。
“老淚漫沾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ào chù zhōu wǎn shī
趙處州挽詩
bái shǒu lái sháo zhà, shēn zhì yǒu gù rén.
白首來苕霅,深知有故人。
dēng mén suī bù shù, qīng gài běn xiàng qīn.
登門雖不數,傾蓋本相親。
fú yì xíng fāng yuǎn, pēng yú mò shàng xīn.
浮鹢行方遠,烹魚默尚新。
qīng shān mái yù shù, lǎo lèi màn zhān jīn.
青山埋玉樹,老淚漫沾巾。
“老淚漫沾巾”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