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臂不攜藜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緩臂不攜藜杖”全詩
緩臂不攜藜杖,翩翩自喜身輕。
分類: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游東山·棧徑》王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游東山·棧徑》
作者王炎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詩人。他的《游東山·棧徑》是一首描寫自然山水景色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曲折的羊腸小徑中斷了,怎么能順利地前行呢?但我卻毫不擔憂,因為我可以輕松地穿行其中,不需要攜帶拐杖,輕盈自在。
詩意:
這首詩以游覽東山棧道為背景,通過描繪作者在山間小徑的行走經歷,表達了他輕松自在、豁達樂觀的心態。詩中的"曲折的羊腸小徑"象征著人生道路的曲折和困難,而作者則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不愁眼前的艱難。他不需要依靠拐杖,身輕如燕地行走在棧道上,展現了一種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將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相結合,通過對棧道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困境的豁達態度。詩中的棧道象征著人生的道路,曲折中斷的棧徑暗示了人生中的困難和挫折。然而,作者沒有被困境所束縛,而是以樂觀的心態面對,表現出一種堅韌和積極向上的品質。
詩人以"緩臂不攜藜杖"來形容自己,表示他并不需要依靠外在的輔助物來支持自己行走,這里的"藜杖"也可以理解為拐杖、助行工具,而作者的自在身輕則體現了他內心的堅定和自信。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愉悅自得的心境,展示了他對困難的積極應對和樂觀態度。
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折射出作者內心的豁達和樂觀,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啟示。它告訴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雖然會遇到曲折和困難,但只要擁有樂觀的心態和積極的行動,就能輕松應對,自在前行。這種積極向上的態度是我們在面對挑戰和困境時所應具備的,同時也是一種精神力量的體現。
總而言之,王炎的《游東山·棧徑》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自然山水景色中的一幅畫面,通過對棧道的描繪,表達了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首詩詞讓人感受到作者的豁達樂觀和對困境的堅韌,同時也給人以啟示,引導人們在面對挑戰時保持樂觀和積極的心態。
“緩臂不攜藜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dōng shān zhàn jìng
游東山·棧徑
jí qū yáng cháng zhōng duàn, dāng ān lüè zhuó tōng xíng.
詰曲羊腸中斷,當安略彴通行。
huǎn bì bù xié lí zhàng, piān piān zì xǐ shēn qīng.
緩臂不攜藜杖,翩翩自喜身輕。
“緩臂不攜藜杖”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