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人之肉人何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飽人之肉人何辜”全詩
未論犬牛俱受禍,飽人之肉人何辜。
騶虞不肯食生物,自古及今常罕出。
吁嗟虎豹山林多,隱阱弓刀如彼何。
分類: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聞虎傷人》王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虎傷人》是宋代詩人王炎的作品。這首詩以描述虎傷人的情景為主題,表達了對于人與自然界的動物之間的矛盾沖突和人性的思考。
詩詞中文譯文:
胸臆包藏不可窺,
誰能攘臂編其須。
未論犬牛俱受禍,
飽人之肉人何辜。
騶虞不肯食生物,
自古及今常罕出。
吁嗟虎豹山林多,
隱阱弓刀如彼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王炎對于虎傷人事件的觸動和思考為出發點,通過描述虎傷人的情景,探討了人與自然界的動物之間的矛盾沖突。
詩的開篇,“胸臆包藏不可窺”,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秘密和痛苦,可能指的是對于人類與自然界的悲憤。接著,“誰能攘臂編其須”,表達了作者的無奈和無力,意味著誰能夠伸出手臂去撥動這只兇猛的虎須,使其不再傷害人類。
接下來的兩句,“未論犬牛俱受禍,飽人之肉人何辜”,揭示了動物與人類共同受到災禍的現實,強調了人類的飽食與動物無辜受害之間的矛盾。這種對于生命的思考,讓人不禁對人類對待動物的行為產生反思。
接下來,詩中提到“騶虞不肯食生物,自古及今常罕出”,騶虞是傳說中的獅子,表達了對于少見的善良動物的稱贊和惋惜。這種罕見的品質使得騶虞不愿以生物為食,展現了對于動物之間種種行為的反思。
最后兩句,“吁嗟虎豹山林多,隱阱弓刀如彼何”,描繪了山林中充滿了兇險的虎豹,暗示了人類在與自然界的動物相處時所面臨的危險與挑戰。這種情景引起了人們對于如何平衡人類與自然界之間關系的思考。
總的來說,王炎的《聞虎傷人》通過描繪虎傷人的情景,展示了人類與自然界動物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引發了對于人性和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這首詩以簡潔有力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人類對待動物的反思和對于人與自然之間平衡的渴望。
“飽人之肉人何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hǔ shāng rén
聞虎傷人
xiōng yì bāo cáng bù kě kuī, shuí néng rǎng bì biān qí xū.
胸臆包藏不可窺,誰能攘臂編其須。
wèi lùn quǎn niú jù shòu huò, bǎo rén zhī ròu rén hé gū.
未論犬牛俱受禍,飽人之肉人何辜。
zōu yú bù kěn shí shēng wù, zì gǔ jí jīn cháng hǎn chū.
騶虞不肯食生物,自古及今常罕出。
xū jiē hǔ bào shān lín duō, yǐn jǐng gōng dāo rú bǐ hé.
吁嗟虎豹山林多,隱阱弓刀如彼何。
“飽人之肉人何辜”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