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滑端能厭蔗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甘滑端能厭蔗漿”全詩
芳華初不藉山*。
可憐太白分余瀝,遠與文園浣渴腸。
青瑣闥,白云鄉。
百年誰與校閑忙。
何如常對松巖老,萬事悠悠付一
分類: 鷓鴣天
作者簡介(許有壬)
許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學家。字可用,彰(zhang)德湯陰(今屬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進士及第,授同知遼州事。后來官中書左司員外郎時,京城外發生饑荒,他從"民,本也"的思想出發,主張放賑(chen 四聲)救濟。河南農民軍起,他建議備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賢大學士,不久改樞密副使,又拜中書左丞。他看到元朝將士貪掠人口玉帛而無斗志,就主張對起義農民實行招降政策。
《鷓鴣天 次韻李沁州寄酒》許有壬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鷓鴣天 次韻李沁州寄酒
甘滑端能厭蔗漿。
芳華初不藉山。
可憐太白分余瀝,
遠與文園浣渴腸。
青瑣闥,白云鄉。
百年誰與校閑忙。
何如常對松巖老,
萬事悠悠付一方。
【中文譯文】
天空中的鷓鴣,以李沁州的詩為題次作寄酒
甘醇滑潤,我已能厭倦甘蔗汁。
青春年華初不依靠名山。
可憐的太白送來微薄余香,
遙遠地與文園共洗滌渴望的心靈。
青色瑣闥門,白云飄渺的故鄉。
百年流轉,誰會比較校量懶忙?
不如常常與松巖老人相對,
萬事悠悠地付諸一方。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元代許有壬的作品,以李沁州的詩為題次,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的思考與感慨。
詩中以對酒作為引子,描繪了甘醇的酒能夠滑潤舌尖,但作者已對甘蔗汁感到厭倦,這里可以理解為對于俗世的物質享受已經失去了興趣。
接著,詩人提到青春年華初不依靠名山,表示他年少時并沒有依賴于名山大川的修行與修養,而是將青春之華芳園之美寄托于心靈之上。
太白是指李白,被詩人形容為可憐地將微薄的酒香分給自己,這里可以理解為李白作為文人墨客的一部分精神傳承,將他的文學才情傳遞給了后來的詩人。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對于詩歌創作的期望和渴望。他遠離文園,浣洗內心的渴望和追求,如同洗凈塵埃的腸胃一般。這里的文園可以理解為文學的殿堂,而洗滌腸胃則象征著凈化自我、提升精神境界。
在青瑣闥和白云鄉的描繪中,詩人表達了對于寧靜和純凈之地的向往,希望能夠遠離塵囂,回歸內心的寧靜。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百年光陰流轉的思考。他問道,誰會去比較繁忙和懶散,而不如常常與松巖老人相對,即與自然山水為伴,與智者為友,以悠悠之心對待萬事。
這首詩通過對于酒、青春、文園、山水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追求和內心寧靜的思考,同時展示了對于時間流逝和世俗紛擾的淡泊態度。
“甘滑端能厭蔗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cì yùn lǐ qìn zhōu jì jiǔ
鷓鴣天 次韻李沁州寄酒
gān huá duān néng yàn zhè jiāng.
甘滑端能厭蔗漿。
fāng huá chū bù jí shān.
芳華初不藉山*。
kě lián tài bái fēn yú lì, yuǎn yǔ wén yuán huàn kě cháng.
可憐太白分余瀝,遠與文園浣渴腸。
qīng suǒ tà, bái yún xiāng.
青瑣闥,白云鄉。
bǎi nián shuí yǔ xiào xián máng.
百年誰與校閑忙。
hé rú cháng duì sōng yán lǎo, wàn shì yōu yōu fù yī
何如常對松巖老,萬事悠悠付一
“甘滑端能厭蔗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