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多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今多少”全詩
倚闌瘦立亭亭玉,刻畫一生清苦。
人有語。
道不出藍田,豈是真才具。
山人告汝。
正蓬鬢蕭疏,不勝冠冕,真者亦投去。
洹溪水,洗盡眼中塵土。
天葩靜看齊吐。
冰壺涼月天如水,塵柄肯論夷甫。
翁醉舞。
任蕞爾寰區,共訝山中許。
搔風沐雨。
且受用清香,古今多少,富貴草頭露。
分類: 摸魚子
作者簡介(許有壬)
許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學家。字可用,彰(zhang)德湯陰(今屬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進士及第,授同知遼州事。后來官中書左司員外郎時,京城外發生饑荒,他從"民,本也"的思想出發,主張放賑(chen 四聲)救濟。河南農民軍起,他建議備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賢大學士,不久改樞密副使,又拜中書左丞。他看到元朝將士貪掠人口玉帛而無斗志,就主張對起義農民實行招降政策。
《摸魚子 賦玉簪,用明初韻》許有壬 翻譯、賞析和詩意
《摸魚子 賦玉簪,用明初韻》是元代許有壬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笑人間袞*何物,
此花良貴天與。
倚闌瘦立亭亭玉,
刻畫一生清苦。
人有語。
道不出藍田,
豈是真才具。
山人告汝。
正蓬鬢蕭疏,
不勝冠冕,
真者亦投去。
洹溪水,
洗盡眼中塵土。
天葩靜看齊吐。
冰壺涼月天如水,
塵柄肯論夷甫。
翁醉舞。
任蕞爾寰區,
共訝山中許。
搔風沐雨。
且受用清香,
古今多少,
富貴草頭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冷峻自持的山野隱士的形象,表達了隱逸者對世俗榮華富貴的嘲諷和追求清貧自在的態度。
詩詞的開頭以戲謔的口吻問笑人間的富貴之物是什么,表達了詩人對世俗榮華的不屑一顧。接著以比喻的手法,將自己比作一朵珍貴的花,與天地共生,獨立高潔。倚在欄桿上,身材苗條,如同玉簪一般,形象優美而清秀,同時也刻畫了詩人一生的清貧與苦難。
詩中出現了"人有語",表明隱士雖然生活清苦,卻有著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他表示無法言表自己內心的真才實學,因為這不是通過言辭可以表達的。山中的智者告訴你,即使是擁有榮華富貴的人也最終會拋棄這些外在的物質享受,追求內心的真實和自由。
洹溪水洗凈了眼中的塵土,使得詩人能夠清靜地觀察世間的一切。他靜靜地看著身邊的天葩花,感受著它們散發出的清香。冰壺中的冷月照亮了天空,宛如水一般清澈。而塵柄則不值一提,不會被拿來與夷甫相提并論,夷甫是指古代偉大的文學家。
最后幾句描述了隱士沐浴在風雨中,盡情享受著自然的恩賜。他任由自己在廣闊的世界中自由游蕩,與山中的許多景物產生交流和共鳴。他搔著風,沐著雨,盡享自然之美。詩詞以一種戲謔幽默的語調表達了隱士對世俗的不屑和對自由自在的追求,賦予了詩作一種深刻的意境和內涵。
這首詩詞通過隱喻和比喻的手法,以及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物質富貴的嘲諷和抒發了對清貧自在、追求內心真實和自由的追求。詩詞中采用了對比的手法,將世俗的富貴與山野隱士的清貧對立起來,體現了作者對于世俗榮華的不屑和對內心自在的追求。整首詩詞以幽默戲謔的語調,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隱喻的手法,展示了隱士的生活態度和追求,給人以思考和啟發。
“古今多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ō yú zǐ fù yù zān, yòng míng chū yùn
摸魚子 賦玉簪,用明初韻
xiào rén jiān gǔn hé wù, cǐ huā liáng guì tiān yǔ.
笑人間袞*何物,此花良貴天與。
yǐ lán shòu lì tíng tíng yù, kè huà yī shēng qīng kǔ.
倚闌瘦立亭亭玉,刻畫一生清苦。
rén yǒu yǔ.
人有語。
dào bù chū lán tián, qǐ shì zhēn cái jù.
道不出藍田,豈是真才具。
shān rén gào rǔ.
山人告汝。
zhèng péng bìn xiāo shū, bù shèng guān miǎn, zhēn zhě yì tóu qù.
正蓬鬢蕭疏,不勝冠冕,真者亦投去。
huán xī shuǐ, xǐ jǐn yǎn zhōng chén tǔ.
洹溪水,洗盡眼中塵土。
tiān pā jìng kàn qí tǔ.
天葩靜看齊吐。
bīng hú liáng yuè tiān rú shuǐ, chén bǐng kěn lùn yí fǔ.
冰壺涼月天如水,塵柄肯論夷甫。
wēng zuì wǔ.
翁醉舞。
rèn zuì ěr huán qū, gòng yà shān zhōng xǔ.
任蕞爾寰區,共訝山中許。
sāo fēng mù yǔ.
搔風沐雨。
qiě shòu yòng qīng xiāng, gǔ jīn duō shǎo, fù guì cǎo tóu lù.
且受用清香,古今多少,富貴草頭露。
“古今多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