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春三月常孤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好春三月常孤負”全詩
開門春暮。
新綠迷云樹。
一片飛花,綰住游絲舞。
東風妒。
等閑吹去。
散亂隨紅雨。
分類: 點絳唇
作者簡介(許有壬)
許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學家。字可用,彰(zhang)德湯陰(今屬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進士及第,授同知遼州事。后來官中書左司員外郎時,京城外發生饑荒,他從"民,本也"的思想出發,主張放賑(chen 四聲)救濟。河南農民軍起,他建議備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賢大學士,不久改樞密副使,又拜中書左丞。他看到元朝將士貪掠人口玉帛而無斗志,就主張對起義農民實行招降政策。
《點絳唇 病中偶成》許有壬 翻譯、賞析和詩意
《點絳唇 病中偶成》是元代詩人許有壬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酒病詩愁,好春三月常孤負。
開門春暮,新綠迷云樹。
一片飛花,綰住游絲舞。
東風妒,等閑吹去,散亂隨紅雨。
詩意:
《點絳唇 病中偶成》描繪了詩人病中的心境和對春天的感受。詩人因病而痛苦,心中充滿了憂愁。然而,盡管進入了春天的三月,他卻常常無法享受到春天的美好,感到孤獨和失落。當他打開門戶時,已是春日的黃昏,新綠的花草在云和樹間迷離起舞。一片片飛舞的花瓣像細絲般纏繞在空中,隨著微風的吹拂,宛如舞者輕盈的舞姿。東風妒忌這美景,輕輕吹過,將花瓣散亂地隨紅色的雨一起飄落。
賞析:
《點絳唇 病中偶成》以酒病詩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愁苦和對春天的渴望。詩人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時也折射出他自身的病痛和孤獨。詩中的春暮景象與詩人內心的孤獨形成鮮明的對比,凸顯了他與外界的隔閡。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將飛舞的花瓣與隨風飄散的紅雨相連,表達了春天的短暫和美好的瞬間的流逝。整首詩以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現了元代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景物的敏感觸覺。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生命短暫和無常的感慨,以及對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該詩詞在情感表達上富有深意,通過對春天的描寫和隱喻,將詩人內心的痛苦與對美好的追求相結合,展現了元代詩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對生命的思考。
“好春三月常孤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ǎn jiàng chún bìng zhōng ǒu chéng
點絳唇 病中偶成
jiǔ bìng shī chóu, hǎo chūn sān yuè cháng gū fù.
酒病詩愁,好春三月常孤負。
kāi mén chūn mù.
開門春暮。
xīn lǜ mí yún shù.
新綠迷云樹。
yī piàn fēi huā, wǎn zhù yóu sī wǔ.
一片飛花,綰住游絲舞。
dōng fēng dù.
東風妒。
děng xián chuī qù.
等閑吹去。
sǎn luàn suí hóng yǔ.
散亂隨紅雨。
“好春三月常孤負”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