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國荒臺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故國荒臺在”全詩
歸心渡江勇,病體得秋輕。
海闊石門小,城高粉堞明。
金山舊游寺,過岸聽鐘聲。
故國荒臺在,前臨震澤波。
綺羅隨世盡,麋鹿古時多。
筑用金鎚力,摧因石鼠窠。
昔年雕輦路,唯有采樵歌。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罷郡姑蘇北歸渡揚子津(后首一作姑蘇臺詩)》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罷郡姑蘇北歸渡揚子津(后首一作姑蘇臺詩)》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詩人幾歲的時候感到悲傷離開南國,今朝又寫下北歸的心情。他帶著歸鄉的決心,勇敢地渡過了揚子江。他病體雖然還沒有好,但是因為秋天的輕盈,他感到心情舒暢。雖然大海寬廣,但是石門渡口卻很狹小,城墻高聳,城墻上的粉色堞墻閃閃發光。金山舊游寺是他以前常去的地方,路過這里時,他聽見了鐘聲。他的故國的臺榭已經破敗,前方的震澤波浪翻滾。綺羅美麗的女子隨著時光流轉逐漸消散,而古時候的麋鹿卻很多。這里用金來修建的家園已經倒塌,而石頭鼠的窩卻還在。昔年,只有采集柴火的人唱歌的聲音回蕩在車輦的路上。
譯文:
幾歲悲南國,今朝賦北征。
少年時悲傷離開南國的事,今日又寫下北歸之行。
歸心渡江勇,病體得秋輕。
懷著回鄉的決心,勇敢地渡過江河,雖然身體還未康復,但是因為秋風的輕盈感到欣喜。
海闊石門小,城高粉堞明。
大海雖然遼闊,但是石門渡口卻很狹小,城墻高聳,城墻上的粉色堞墻閃閃發光。
金山舊游寺,過岸聽鐘聲。
金山是我曾經常去的地方,路過時聽到了鐘聲。
故國荒臺在,前臨震澤波。
我的故國的臺榭已經破敗,前方面臨著翻滾的湖波。
綺羅隨世盡,麋鹿古時多。
美麗的女子隨著時間消散,而古時候的麋鹿很多。
筑用金鎚力,摧因石鼠窠。
家園是用金子來修建的,但卻摧毀在石頭鼠的洞穴里。
昔年雕輦路,唯有采樵歌。
從前,只有采集柴火的人唱歌的聲音回蕩在寬闊的道路上。
詩意和賞析:這首詩表達了劉禹錫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歸鄉的期盼之情。詩中通過描繪不同的場景,展現出作者心境的變化。他強調了他勇往直前的歸鄉決心,盡管身體不好,但是因為秋天的帶來的輕盈,他的心情也變得愉悅起來。在描述故鄉的一些景物時,作者揭示出了時間流轉、人事易逝的主題。而最后一句,則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整首詩既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眷戀之情,又帶有隱含的痛楚之意。
“故國荒臺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à jùn gū sū běi guī dù yáng zi jīn hòu shǒu yī zuò gū sū tái shī
罷郡姑蘇北歸渡揚子津(后首一作姑蘇臺詩)
jǐ suì bēi nán guó, jīn zhāo fù běi zhēng.
幾歲悲南國,今朝賦北征。
guī xīn dù jiāng yǒng, bìng tǐ dé qiū qīng.
歸心渡江勇,病體得秋輕。
hǎi kuò shí mén xiǎo, chéng gāo fěn dié míng.
海闊石門小,城高粉堞明。
jīn shān jiù yóu sì, guò àn tīng zhōng shēng.
金山舊游寺,過岸聽鐘聲。
gù guó huāng tái zài, qián lín zhèn zé bō.
故國荒臺在,前臨震澤波。
qǐ luó suí shì jǐn, mí lù gǔ shí duō.
綺羅隨世盡,麋鹿古時多。
zhù yòng jīn chuí lì, cuī yīn shí shǔ kē.
筑用金鎚力,摧因石鼠窠。
xī nián diāo niǎn lù, wéi yǒu cǎi qiáo gē.
昔年雕輦路,唯有采樵歌。
“故國荒臺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