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金絡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浮云金絡膝”全詩
銜草如懷戀,嘶風尚意頻。
曾將比君子,不是換佳人。
從此西歸路,應容躡后塵。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謝宣州崔相公賜馬》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鞍轡浮云金色,繡帶盤繞膝間,
昨日才別了朱輪,
現在牽著馬兒憶懷。
嘶風的聲音仍在耳邊回蕩。
我曾經畏縮在比不上你的人之下,
卻從未想過替代美麗的佳人。
從此以后,我會返回西方,
只希望你能跟隨我的腳步。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致謝宣州崔相公的一首感激之作。詩中以馬兒為主題,以鋪展出的詩境,表達了對崔相公的感謝之情。
在第一句詩中,詩人形容鞍轡上點綴著浮云般的金色裝飾。浮云金絡膝,形象地表現出鞍轡的華麗、光輝和高雅。這種描述可視為對崔相公高尚的品格和卓越的才華的褒獎。
第二句詩以“銜草如懷戀”來表達了詩人與崔相公別離后的思念之情。在古代,人們經常在鞍轡上系上一束草作為告別的象征。這里,詩人用“銜草”來比喻對崔相公的思念之情,將別離的憂思和懷念之情轉化成了馬兒的動作。
接下來,“嘶風尚意頻”表達了詩人對崔相公深深的思念。詩人用“嘶風”的聲音來表達自己對崔相公的懷念的情感。此處“尚意”一詞,表示對崔相公的崇敬和贊美之情。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愿望和希望。詩人表示自己雖然曾經比不上崔相公那樣的君子,但他從未想過取代崔相公所珍視的佳人。他決定返回西方,而希望崔相公能跟隨他的腳步,一同前往。
整首詩表現了詩人對崔相公高尚品質和深厚人情的贊美和感激之情,以馬兒為象征,展現了詩人深沉的思念之情。通過鞍轡、嘶風等形象的描述,使詩境更為豐富和生動。
“浮云金絡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è xuān zhōu cuī xiàng gōng cì mǎ
謝宣州崔相公賜馬
fú yún jīn luò xī, zuó rì bié zhū lún.
浮云金絡膝,昨日別朱輪。
xián cǎo rú huái liàn, sī fēng shàng yì pín.
銜草如懷戀,嘶風尚意頻。
céng jiāng bǐ jūn zǐ, bú shì huàn jiā rén.
曾將比君子,不是換佳人。
cóng cǐ xī guī lù, yīng róng niè hòu chén.
從此西歸路,應容躡后塵。
“浮云金絡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