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望在巖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如今人望在巖廊”全詩
視草名高同蜀客,擁旄年少勝荀郎。
黃河一曲當城下,緹騎千重照路傍。
自古相門還出相,如今人望在巖廊。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送李尚書鎮滑州》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李尚書鎮滑州》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徐報政入文昌,
東郡須才別建章。
視草名高同蜀客,
擁旄年少勝荀郎。
黃河一曲當城下,
緹騎千重照路傍。
自古相門還出相,
如今人望在巖廊。
詩意:
這首詩詞是劉禹錫送別李尚書去鎮守滑州的作品。詩中描述了李尚書南下報到的場景,以及對他的贊揚和祝福。詩人通過描繪壯麗的景象和對李尚書的稱贊,表達了對他的敬佩和祝福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人物形象,展示了劉禹錫對李尚書的贊賞和送別之情。
首句“南徐報政入文昌”,描繪了李尚書南下報到的場景,文昌指的是滑州。這里使用了南徐和文昌兩個地名,通過地名的疊加,使得詩句更富有韻味。
接下來的兩句“東郡須才別建章,視草名高同蜀客”,表達了對李尚書才能的贊賞。東郡指的是李尚書的任職地,建章表示他需要撰寫文書來表達政務。詩人認為李尚書的文才出眾,與蜀地的才子相媲美。
接著的兩句“擁旄年少勝荀郎,黃河一曲當城下”,描繪了李尚書年輕而有為的形象。旄指旗幟,象征權威和榮耀。詩人認為李尚書年輕的軍旅身份勝過了當時著名的荀彧。黃河一曲,意味著黃河蜿蜒流經滑州城下,表達了李尚書將在這座城市承擔重任的意義。
最后兩句“緹騎千重照路傍,自古相門還出相,如今人望在巖廊”,表達了對李尚書的期望和祝福。緹騎指的是隨行的官員和士兵,千重表示隊伍的龐大。自古相門還出相,意味著歷代都有杰出的官員從相門出仕。巖廊指的是滑州的地形特點,這里表示詩人對李尚書的期望,希望他能夠成為當代令人景仰的官員。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和人物形象的描繪,表達了劉禹錫對李尚書的敬佩和祝福之情。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歷史和傳統的回顧,展示了古代官員的責任與使命。
“如今人望在巖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shàng shū zhèn huá zhōu
送李尚書鎮滑州
nán xú bào zhèng rù wén chāng, dōng jùn xū cái bié jiàn zhāng.
南徐報政入文昌,東郡須才別建章。
shì cǎo míng gāo tóng shǔ kè,
視草名高同蜀客,
yōng máo nián shào shèng xún láng.
擁旄年少勝荀郎。
huáng hé yī qǔ dāng chéng xià, tí qí qiān zhòng zhào lù bàng.
黃河一曲當城下,緹騎千重照路傍。
zì gǔ xiāng mén hái chū xiāng, rú jīn rén wàng zài yán láng.
自古相門還出相,如今人望在巖廊。
“如今人望在巖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