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水自波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暗水自波瀾”全詩
藏山難測度,暗水自波瀾。
對面如千里,回腸似七盤。
已經吳坂困,欲向雁門難。
南北誠須泣,高深不可干。
無因善行止,車轍得平安。
分類: 行路難
作者簡介(薛能)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詩人。《郡齋讀書志》、《唐詩紀事》、《唐詩品匯》、《唐才子傳》均載:“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陽一帶)。”仕宦顯達,官至工部尚書。時人稱其“詩古賦縱橫,令人畏后生”。唐人交游之風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鄉,游歷眾多地方,詩多寄送贈答、游歷登臨之作。晚唐一些著名詩人多與有詩與其唱和。
《雜曲歌辭·行路難》薛能 翻譯、賞析和詩意
行路難
何處力堪殫,
人心險萬端。
藏山難測度,
暗水自波瀾。
對面如千里,
回腸似七盤。
已經吳坂困,
欲向雁門難。
南北誠須泣,
高深不可干。
無因善行止,
車轍得平安。
中文譯文:
行路難
哪里才能夠用盡力量,
人心險惡紛雜多端。
隱藏的山峰難以測量,
隱蔽的水流自生波瀾。
對岸似乎遙遠無邊,
曲折回腸像七重山。
已經被吳坂所困擾,
欲前往雁門卻難攀。
南北皆應當嘆息,
高深實難以涉險。
無緣行善致止步,
車轍才能夠平安。
詩意和賞析:
《行路難》是唐代薛能的一首詩,表達了旅途中的艱辛和人心難測的主題。
詩中通過反復使用“難”字,描繪了行路之艱難。作者通過山峰和水流的隱喻,強調了旅途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對岸、吳坂、雁門都象征著旅途的目標和困難,給人一種遙遠而又難以逾越的感覺。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一種無奈和無力的情緒。作者認為,無法遵循善良的行為,無法尋求和平安全的道路,是因為南北之間的隔閡和高深莫測的人心。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抒發了旅途的艱辛和人心的復雜,表達了作者面對困境時的無奈和無力感。詩中的山水、對岸以及吳坂等景物的隱喻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讓人對人生的旅程產生思考。
“暗水自波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qū gē cí xíng lù nán
雜曲歌辭·行路難
hé chǔ lì kān dān, rén xīn xiǎn wàn duān.
何處力堪殫,人心險萬端。
cáng shān nán cè duó, àn shuǐ zì bō lán.
藏山難測度,暗水自波瀾。
duì miàn rú qiān lǐ, huí cháng shì qī pán.
對面如千里,回腸似七盤。
yǐ jīng wú bǎn kùn, yù xiàng yàn mén nán.
已經吳坂困,欲向雁門難。
nán běi chéng xū qì, gāo shēn bù kě gàn.
南北誠須泣,高深不可干。
wú yīn shàn xíng zhǐ, chē zhé dé píng ān.
無因善行止,車轍得平安。
“暗水自波瀾”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