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路上辭朝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九霄路上辭朝客”全詩
九霄路上辭朝客,四皓叢中作少年。
他日臥龍終得雨,今朝放鶴且沖天。
洛陽舊有衡茆在,亦擬抽身伴地仙。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刑部白侍郎謝病長告,改賓客分司,以詩贈別》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刑部白侍郎謝病長告,改賓客分司,以詩贈別》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鼎食華軒到眼前,
拂衣高謝豈徒然。
九霄路上辭朝客,
四皓叢中作少年。
他日臥龍終得雨,
今朝放鶴且沖天。
洛陽舊有衡茆在,
亦擬抽身伴地仙。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進入鼎食華軒的機會已經來到眼前,
揮袖高聲道別豈是毫無意義的。
告別在九霄之上的朝廷賓客,
在四皓叢林中作為年輕人行動。
將來有一天會成為臥龍,
終將迎來重要機遇。
而今天,我放飛鶴鳥,勇往直前。
洛陽古城有著衡茆的傳說,
我也想舍棄塵世的束縛,與仙人為伴。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告別朝廷官職之際的心情和對未來的展望。第一句以鼎食華軒為象征,意味著高官厚祿已經近在眼前,但作者選擇拂衣高謝,表明他并不滿足于權位的追逐,更重視內心的追求。第二句中的九霄和四皓都是神話中的仙境,意味著作者希望告別朝廷生涯,追尋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第三、四句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期許。他希望能夠成為臥龍,等待時機的到來,得到應有的機會和成就。同時,他也意識到當前的抉擇和行動的重要性,勇于放飛鶴鳥,沖破束縛,積極追求自己的理想。
最后兩句提到了洛陽的衡茆,衡茆是傳說中的仙山,這里象征著超脫塵世的境界。作者表示自己也希望能夠遠離俗世的紛擾,與仙人為伴,追求更高層次的境界和人生目標。
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在告別官職時的決心和追求,他不滿足于權力和地位的追逐,而是追尋自己內心的理想和抱負。通過與神話中的仙境和仙山相聯系,表達了對自由、超脫和高尚境界的追求。詩詞充滿了豪情壯志和對未來的期望,展示了劉禹錫獨特的情感和思想境界。
“九霄路上辭朝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íng bù bái shì láng xiè bìng zhǎng gào, gǎi bīn kè fēn sī, yǐ shī zèng bié
刑部白侍郎謝病長告,改賓客分司,以詩贈別
dǐng shí huá xuān dào yǎn qián, fú yī gāo xiè qǐ tú rán.
鼎食華軒到眼前,拂衣高謝豈徒然。
jiǔ xiāo lù shàng cí cháo kè,
九霄路上辭朝客,
sì hào cóng zhōng zuò shào nián.
四皓叢中作少年。
tā rì wò lóng zhōng dé yǔ, jīn zhāo fàng hè qiě chōng tiān.
他日臥龍終得雨,今朝放鶴且沖天。
luò yáng jiù yǒu héng máo zài, yì nǐ chōu shēn bàn dì xiān.
洛陽舊有衡茆在,亦擬抽身伴地仙。
“九霄路上辭朝客”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