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未得上屏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詩篇未得上屏風”全詩
名姓也曾鐫石柱,詩篇未得上屏風。
甘陵舊黨凋零盡,魏闕新知禮數崇。
煙水五湖如有伴,猶應堪作釣魚翁。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白舍人見酬拙詩,因以寄謝》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白舍人見酬拙詩,因以寄謝》是一首唐代劉禹錫的詩詞。詩人描繪了自己在官場中的境遇,以及對文學成就的期望。
詩詞描寫了詩人劉禹錫作為白舍人的身份,雖然在官職上只是三品散班,但他的資歷和經歷與別人不同。他曾經有過名字被刻在石柱上的經歷,但他的詩篇卻沒有被賞識上屏風。他對朝廷上的舊黨逐漸衰落,新一批知識分子得到重視,并且禮數備至。他把自己比作一個釣魚老人,希望自己在這個美麗的湖泊之中找到知己共同垂釣。
這首詩詞表達了劉禹錫作為一個官員和文人的雙重身份的無奈和追求。盡管他在官場中已有一定的成就,但是他的詩篇并未得到應有的賞識。他對舊黨的衰落感到遺憾,但也看到了新知識分子的興起。他希望能夠在美麗的景色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追求詩文的境界。整首詩意蘊含了對自己處境和理想的思考和期望。
劉禹錫是唐代著名的文人和官員,他的詩詞以豪放和志向遠大而著稱。這首詩詞展示了他在官場中的不滿和對詩歌創作的追求,以及對友誼和境界的渴望。詩中的煙水五湖象征著美麗的環境和潛在的知己,釣魚翁的形象則表達了他對朋友的期望和愿望。通過描繪自己的經歷、思想和情感,劉禹錫寫出了一首既有個人抒發又有普遍意義的詩詞作品。
“詩篇未得上屏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shè rén jiàn chóu zhuō shī, yīn yǐ jì xiè
白舍人見酬拙詩,因以寄謝
suī péi sān pǐn sàn bān zhōng, zī lì cóng lái shì bù tóng.
雖陪三品散班中,資歷從來事不同。
míng xìng yě zēng juān shí zhù,
名姓也曾鐫石柱,
shī piān wèi dé shàng píng fēng.
詩篇未得上屏風。
gān líng jiù dǎng diāo líng jǐn, wèi quē xīn zhī lǐ shù chóng.
甘陵舊黨凋零盡,魏闕新知禮數崇。
yān shuǐ wǔ hú rú yǒu bàn, yóu yīng kān zuò diào yú wēng.
煙水五湖如有伴,猶應堪作釣魚翁。
“詩篇未得上屏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