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歷中樞與外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揚歷中樞與外臺”全詩
相印昔辭東閣去,將星還拱北辰來。
殿庭捧日彯纓入,閣道看山曳履回。
口不言功心自適,吟詩釀酒待花開。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和令狐相公初歸京國賦詩言懷》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令狐相公初歸京國賦詩言懷》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凌云羽翮掞天才,
揚歷中樞與外臺。
相印昔辭東閣去,
將星還拱北辰來。
殿庭捧日彯纓入,
閣道看山曳履回。
口不言功心自適,
吟詩釀酒待花開。
詩意:
這首詩詞是劉禹錫為了慶賀令狐相公返回京都而創作的。詩中表達了對令狐相公杰出才華的贊美和對其歸來的歡迎之情。詩人形容令狐相公猶如凌云之羽翮,飛越天際,揚名于朝廷和外臺(指朝政和外交)。他曾辭別東閣(指離開朝廷)去往他國,如今將星(指令狐相公)已經返回并向北辰(指北方星宿)致敬。他進入殿庭,袍帶高懸,彷佛捧著太陽,然后走過閣道,眺望遠山,腳步如履曳影。詩人稱頌令狐相公不言功勞,心態自在,吟詩作酒,等待花開的美好時光。
賞析:
這首詩詞以華麗的辭藻和雄渾的氣勢,表達了對令狐相公的崇敬和歡迎之情。通過描繪令狐相公的卓越才華和官場經歷,詩人展現了他的英雄氣概和政治抱負。令狐相公被贊美為羽翮掞天才,意味著他具備超凡的才干和卓越的能力,能夠在政治舞臺上翱翔。他辭別東閣去他國,既表現了他的遠行志向,也凸顯了他的胸懷和膽識。而將星還拱北辰來的描寫,則彰顯了他在歸來后獲得更高的地位和榮譽。詩人通過夸張的描繪手法,將令狐相公塑造成一個政治家和文人的典范。
詩中的殿庭、閣道、山和花等景物,通過與令狐相公的行動相結合,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藝術效果。殿庭捧日彯纓入,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令狐相公的威儀和風采。閣道看山曳履回,通過描繪令狐相公在閣道上行走的情景,營造了一種恬靜而優雅的氛圍。詩人以優美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為讀者勾勒出了一幅宏大而細膩的畫面。
整首詩詞以令狐相公為主題,通過對他的贊美和祝福,寄托了詩人對令狐相公的敬佩和期待。同時,它也抒發了詩人對仕途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詩中鼓勵人們在追求功名利祿的同時,保持內心的寧靜和自在,用詩詞和美酒來享受生活的美好。這首詩詞展示了劉禹錫對令狐相公的贊美和對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的向往,同時也寄托了他對理想境界和人生追求的思考。整體上,這首詩詞以崇高的詩意和華麗的描寫,塑造了一個政治家和文人的形象,表達了對人才和自由的歌頌,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揚歷中樞與外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líng hú xiàng gōng chū guī jīng guó fù shī yán huái
和令狐相公初歸京國賦詩言懷
líng yún yǔ hé shàn tiān cái, yáng lì zhōng shū yǔ wài tái.
凌云羽翮掞天才,揚歷中樞與外臺。
xiāng yìn xī cí dōng gé qù,
相印昔辭東閣去,
jiāng xīng hái gǒng běi chén lái.
將星還拱北辰來。
diàn tíng pěng rì piǎo yīng rù, gé dào kàn shān yè lǚ huí.
殿庭捧日彯纓入,閣道看山曳履回。
kǒu bù yán gōng xīn zì shì, yín shī niàng jiǔ dài huā kāi.
口不言功心自適,吟詩釀酒待花開。
“揚歷中樞與外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