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堂未暗排紅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離堂未暗排紅燭”全詩
二八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
離堂未暗排紅燭,別曲含凄飏晚風。
才子從今一分散,便將詩詠向吳儂。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福先寺雪中酬別樂天》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福先寺雪中酬別樂天》
龍門賓客聚會龍宮,
東去的旌旗駐扎在東方。
宴席上奏響二八笙歌,
雪花飄灑在三千世界中。
離去的宴堂還亮著紅燭,
別后的曲調帶有晚風的凄涼。
才子們從此分散各地,
讓我把詩詠獻給吳地的才子。
詩意: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福先寺雪中回應別離的酬謝楊億《東游記》一詩。詩中描繪了一場賓客聚會,宴會中奏起了二八笙歌,詩人感慨萬千。離開宴堂后,心中充滿了別離的凄涼之感,才子們也分散于世。詩人將自己的詩句獻給吳地的才子們。
賞析:這首詩通過描繪宴會和別離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時光的流轉和人際關系的變幻的思考。詩中使用了“龍門賓客會龍宮”和“三千世界雪花中”等比喻手法,既抒發了對宴會場景的贊美,又傳達了時間和空間的流轉、變幻。最后一句“便將詩詠向吳儂”,表達了詩人對才子們的祝福和將自己的詩作獻給他們的決心。整體上,這首詩充滿了離別的凄涼和對時光的感慨,展示了詩人對人情世態的洞察。
“離堂未暗排紅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ú xiān sì xuě zhōng chóu bié lè tiān
福先寺雪中酬別樂天
lóng mén bīn kè huì lóng gōng, dōng qù jīng qí zhù shàng dōng.
龍門賓客會龍宮,東去旌旗駐上東。
èr bā shēng gē yún mù xià,
二八笙歌云幕下,
sān qiān shì jiè xuě huā zhōng.
三千世界雪花中。
lí táng wèi àn pái hóng zhú, bié qū hán qī yáng wǎn fēng.
離堂未暗排紅燭,別曲含凄飏晚風。
cái zǐ cóng jīn yī fēn sǎn, biàn jiāng shī yǒng xiàng wú nóng.
才子從今一分散,便將詩詠向吳儂。
“離堂未暗排紅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