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貂曉出鳳池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金貂曉出鳳池頭”全詩
暫輟洪爐觀劍戟,還將大筆注春秋。
管弦席上留高韻,山水途中入勝游。
峴首風煙看未足,便應重拜富民侯。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奉和裴侍中將赴漢南留別座上諸公》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和裴侍中將赴漢南留別座上諸公》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金貂曉出鳳池頭,
黃昏前到南雍州。
暫輟洪爐觀劍戟,
再將大筆注春秋。
管弦席上留高韻,
山水途中入勝游。
峴首風煙看未足,
便應重拜富民侯。
譯文:
黎明時分,金貂從鳳池頭出發,
黃昏之前,抵達南雍州。
暫時停下洪爐,觀賞劍戟,
然后再次用筆記錄春秋史事。
留下美妙的音韻在管弦席上,
在旅途中欣賞著美麗的山水風景。
峴首的風煙景色看得還不夠,
應該再次向富民侯致敬。
詩意:
這首詩是劉禹錫為裴侍中赴漢南時所作,表達了對裴侍中的敬重和告別的情感。詩中描繪了金貂清晨離開鳳池的場景,裴侍中行至南雍州的時候已是黃昏。他暫時停下來,觀賞劍戟,再次用筆記錄春秋歷史。在管弦席上,留下了高雅的音韻。他在旅途中欣賞著美麗的山水風景,但對于峴首的風煙景色,他覺得還不夠,因此表示應該再次向富民侯致敬。
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裴侍中的行程為主線,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裴侍中的敬重和告別之情。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如金貂、鳳池、洪爐、劍戟等,使詩詞更具藝術感和表現力。通過將裴侍中赴漢南的旅途與山水風景相結合,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裴侍中的深情告別。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展現了唐代文人的情感表達和詠史抒懷的才華。
“金貂曉出鳳池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péi shì zhōng jiàng fù hàn nán liú bié zuò shàng zhū gōng
奉和裴侍中將赴漢南留別座上諸公
jīn diāo xiǎo chū fèng chí tóu, yù jié qián lín nán yōng zhōu.
金貂曉出鳳池頭,玉節前臨南雍州。
zàn chuò hóng lú guān jiàn jǐ,
暫輟洪爐觀劍戟,
hái jiāng dà bǐ zhù chūn qiū.
還將大筆注春秋。
guǎn xián xí shàng liú gāo yùn, shān shuǐ tú zhōng rù shèng yóu.
管弦席上留高韻,山水途中入勝游。
xiàn shǒu fēng yān kàn wèi zú, biàn yīng zhòng bài fù mín hóu.
峴首風煙看未足,便應重拜富民侯。
“金貂曉出鳳池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