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在羲皇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本在羲皇上”全詩
瓜田連暮雨,荷屋近秋風。
本在羲皇上,聊游鹿豕中。
幾時春夜飲,還對燭花紅。
分類:
作者簡介(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任監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4卷。
《懷陶叟》袁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懷陶叟》是明代袁凱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陶叟今何在,
迢迢江水東。
瓜田連暮雨,
荷屋近秋風。
本在羲皇上,
聊游鹿豕中。
幾時春夜飲,
還對燭花紅。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袁凱對陶淵明的思念之情。詩中陶叟已經不在人世,他的身影像迢迢的江水一樣東去了。陶叟曾居住在瓜田,常常受到夜雨的打擾,而現在荷屋靠近秋風的吹拂。陶叟的生活本該在堯、舜之時,但他卻只能在鹿豕之間游蕩。詩人希望能在某個春夜與陶叟共飲,再次相聚時面對著紅燭花光。
賞析:
這首詩以懷念陶淵明的情感為主題,展現了袁凱對這位古代文人的景仰和思念之情。陶淵明是東晉時期的文學家,他以詠物寫景和吟詠山水著稱,被譽為“陶淵明之后無閨秀”。袁凱通過描繪陶叟的離去和生活環境的變遷,表達了對陶淵明所代表的純樸田園生活和清新詩意的向往。
詩中的“迢迢江水東”和“荷屋近秋風”描繪了陶叟遠去的身影和詩人所處的環境。江水東去,意味著陶叟已經離開人世;荷屋近秋風,則暗示著詩人身處在秋天,離陶叟曾經居住的環境越來越遠。
“本在羲皇上,聊游鹿豕中”表達了詩人對陶叟本應居住在堯、舜時代的惋惜之情。羲皇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中的帝王,堯和舜是羲皇的后代,代表著一個理想的社會和人格境界。與堯、舜相比,陶叟只能在鹿豕之間流浪,表達了對時代的遺憾和不滿。
最后兩句“幾時春夜飲,還對燭花紅”則是詩人對陶叟的期盼之情。詩人希望在某個春夜能夠與陶叟共飲,重溫舊時的情誼。面對燃燒的紅燭,他們將相聚于詩意的空間,共話人生和文學的真諦。
整首詩以簡潔的筆墨表達了詩人深深的思念和對陶淵明的景仰之情,展現了古人對于田園生活和理想社會的向往。這首詩詞通過對陶叟的描繪,喚起讀者對古代文化和傳統價值的共鳴,同時也展現了袁凱對陶淵明的敬仰和詩意賞析的內容。
“本在羲皇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i táo sǒu
懷陶叟
táo sǒu jīn hé zài, tiáo tiáo jiāng shuǐ dōng.
陶叟今何在,迢迢江水東。
guā tián lián mù yǔ, hé wū jìn qiū fēng.
瓜田連暮雨,荷屋近秋風。
běn zài xī huáng shàng, liáo yóu lù shǐ zhōng.
本在羲皇上,聊游鹿豕中。
jǐ shí chūn yè yǐn, hái duì zhú huā hóng.
幾時春夜飲,還對燭花紅。
“本在羲皇上”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