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閉門不敢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夫閉門不敢行”全詩
百足之蟲行無聲,毒氣著人昏不醒。
蚊蚋雖微亦從橫,隱然如雷吁可驚。
東方日色苦未明,老夫閉門不敢行。
分類:
作者簡介(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任監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4卷。
《蚊》袁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蚊》是明代袁凱的一首詩詞,描寫了蚊蟲對人們生活的困擾。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蚊蟲群體默默地斗爭,蟾蜍和螻蛄相互鳴叫。百足之蟲行動無聲,散發出的毒氣使人昏迷不醒。盡管蚊蚋微小,它們也橫行不法,隱隱約約地像雷聲般令人驚訝。東方的日光苦難未過半,我這年邁的身體不敢出門行動。
詩詞通過描繪蚊蟲的存在,表達了作者對它們帶來的困擾和煩惱的感受。蚊蟲象征著微小卻令人討厭的事物,而它們的存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詩中的群蛇、蝦蟆、螻蛄等形象,以及蚊蚋的橫行,突出了這些微小生物的威脅性。同時,詩人將自己作為一位老人,通過閉門不出的方式來避免與蚊蟲的接觸,展示了作者對自身健康和安全的關注。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用寥寥數語勾勒出了蚊蟲帶來的困擾和作者的行動選擇。詩意中流露出對微小事物的重視和對健康的珍視,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生活的無奈和對未來的擔憂。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蚊蟲與人的關系,以及作者的情感體驗,引發了讀者對生活中微小事物的反思。它提醒人們要珍惜健康和安寧,并表達了作者對人們的共鳴和關注。
“老夫閉門不敢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蚊
qún shé jí jí fāng dòu zhēng, há ma lóu gū xiāng hè míng.
群蛇戢戢方斗爭,蝦蟆螻蛄相和鳴。
bǎi zú zhī chóng xíng wú shēng, dú qì zhe rén hūn bù xǐng.
百足之蟲行無聲,毒氣著人昏不醒。
wén ruì suī wēi yì cóng héng, yǐn rán rú léi xū kě jīng.
蚊蚋雖微亦從橫,隱然如雷吁可驚。
dōng fāng rì sè kǔ wèi míng, lǎo fū bì mén bù gǎn xíng.
東方日色苦未明,老夫閉門不敢行。
“老夫閉門不敢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