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雨蕭條江上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凍雨蕭條江上來”全詩
陸機茅屋終難住,伍相祠堂亦可哀。
獨客飄飄何處去,孤帆寂寂幾時回。
《竹枝》聲斷滄江暮,短發無辜獨受催。
分類:
作者簡介(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任監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4卷。
《丙申三月一日北山雨望(時張士誠據吳)》袁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丙申三月一日北山雨望(時張士誠據吳)》
中文譯文:
北山雨望,是丙申三月一日的景象(根據張士誠的描述)。凍雨凄涼地從江上飄來,隨風沾濕了幽遠的氛圍。陸機的茅屋終究難以抵御此雨,伍相的祠堂也是令人悲哀的。漂泊的旅客孤獨地飄蕩,船帆寂寞地等待何時歸來。《竹枝》的聲音在暮色中漸漸消失,短發無辜地承受著時間的催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北山雨望的景象,以及其中蘊含的孤寂和無奈。詩人通過描寫凍雨的凄涼蕭條,表達了人們對自然力量的無法抗拒和隨遇而安的態度。詩中提到陸機和伍相,暗示了即使是具有智慧和威望的人物,也難以逃脫遭遇不幸的命運。獨客飄泊和孤帆寂寞的形象,強調了人的孤獨和無助感。《竹枝》聲斷滄江暮,短發無辜獨受催,這兩句表達了時間的無情流逝和對命運的無奈。
整首詩以凄涼、孤寂的意境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象和人物命運的描繪,表達了對人生無常和命運無情的思考。詩人以樸實的語言和形象,傳達了對生活的無奈和對命運的感慨。這種凄美的意境和思考,讓人不禁沉思人生的無常和短暫,引發對命運和自我價值的思考。
“凍雨蕭條江上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ǐng shēn sān yuè yī rì běi shān yǔ wàng shí zhāng shì chéng jù wú
丙申三月一日北山雨望(時張士誠據吳)
dòng yǔ xiāo tiáo jiāng shàng lái, suí fēng zhān sǎ qì yōu zāi.
凍雨蕭條江上來,隨風沾灑氣幽哉。
lù jī máo wū zhōng nán zhù, wǔ xiāng cí táng yì kě āi.
陸機茅屋終難住,伍相祠堂亦可哀。
dú kè piāo piāo hé chǔ qù, gū fān jì jì jǐ shí huí.
獨客飄飄何處去,孤帆寂寂幾時回。
zhú zhī shēng duàn cāng jiāng mù, duǎn fā wú gū dú shòu cuī.
《竹枝》聲斷滄江暮,短發無辜獨受催。
“凍雨蕭條江上來”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