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明月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團團明月珠”全詩
光彩雖未泯,淪沒豈有窮。
拔山固神力,舉鼎亦無雙。
徒有千尋綆,挽之竟何從。
顏生不遠復,斯為蓋世雄。
¤
分類:
作者簡介(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任監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4卷。
《古意(二十首)》袁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意(二十首)》是明代袁凱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明亮的月亮如同一顆珠子,墜入了這污濁的水中。
雖然光彩尚未消失,卻已經陷入了無盡的沉淪。
攀登高山需要堅定的意志和強大的力量,舉起巨鼎更是無人可敵。
但縱然擁有千萬根繩索,也無法把月亮拽回來。
英勇的顏生已然不在,這才是真正的世間英雄。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悲壯的情懷。詩人通過描繪明亮的月亮墜入污濁的水中,抒發了對美好事物沉淪的遺憾。雖然月亮的光輝尚未消失,但已經沉沒在渾濁的環境之中,暗示著美好的事物常常受到污濁世界的侵蝕。詩人進一步表達了對英雄顏生的懷念,他曾經擁有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但如今已經離去,給人留下了無盡的思考和懷念。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現了明代袁凱獨特的詩人才華。通過對月亮墜入污濁水中的描述,詩人借景抒情,表達了對美好事物淪陷的遺憾和憂傷。詩中的明亮月亮和渾濁水體形成鮮明對比,寓意著美好與丑陋、純潔與污濁之間的對立。詩人提到攀登高山和舉起巨鼎,展示了英雄的壯舉,但卻無法拽回失去的美好,突出了美好事物的脆弱和無法挽回的遺憾。最后,詩人以顏生的離去來襯托自己的情感,突出了他對英雄的懷念和對英雄氣概的贊頌。
整首詩以簡潔有力的表達方式,傳遞了詩人對美好事物淪陷和英雄離去的思考與感慨,展現了袁凱深邃的詩性和對人生哲理的思索。
“團團明月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yì èr shí shǒu
古意(二十首)
tuán tuán míng yuè zhū, duò cǐ zhuó shuǐ zhōng.
團團明月珠,墮此濁水中。
guāng cǎi suī wèi mǐn, lún mò qǐ yǒu qióng.
光彩雖未泯,淪沒豈有窮。
bá shān gù shén lì, jǔ dǐng yì wú shuāng.
拔山固神力,舉鼎亦無雙。
tú yǒu qiān xún gěng, wǎn zhī jìng hé cóng.
徒有千尋綆,挽之竟何從。
yán shēng bù yuǎn fù, sī wèi gài shì xióng.
顏生不遠復,斯為蓋世雄。
¤
“團團明月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