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占洛陽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東占洛陽才”全詩
度嶺無愁思,看山不懊來。
冥鴻何所慕,遼鶴乍飛回。
洗竹通新徑,攜琴上舊臺。
塵埃長者轍,風月故人杯。
聞道龍門峻,還因上客開。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遙賀白賓客分司初到洛中,戲呈馮尹》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遙賀白賓客分司初到洛中,戲呈馮尹》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西辭望苑去,東占洛陽才。
度嶺無愁思,看山不懊來。
冥鴻何所慕,遼鶴乍飛回。
洗竹通新徑,攜琴上舊臺。
塵埃長者轍,風月故人杯。
聞道龍門峻,還因上客開。
詩意:
這首詩以洛陽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于友人白賓客來到洛陽的歡迎之情。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友人到來的喜悅之情,同時也描繪了洛陽的風光和歷史背景。
賞析:
詩的第一句“西辭望苑去,東占洛陽才”,表達了白賓客離開望苑向東來到洛陽的情景。"西辭望苑去"意味著離開了望苑,指向西方;"東占洛陽才"則表示抵達洛陽,占據了洛陽的文化氛圍。詩人通過這樣的描寫,展現了洛陽作為唐代文化中心的重要性。
接下來的兩句“度嶺無愁思,看山不懊來”,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沒有愁苦的思緒,對于旅途的美景充滿了喜悅。詩人把旅途比喻成度過一座山嶺,但他并沒有感到疲憊和懊悔,反而欣賞著沿途的山水風景。
下一聯“冥鴻何所慕,遼鶴乍飛回”,通過描繪鴻雁和鶴的動態,表達了友人來到洛陽的喜悅之情。鴻雁是北方候鳥,而鶴則是南方的象征,它們的出現象征著友人的到來,給詩人帶來了喜悅和驚喜。
接下來的兩句“洗竹通新徑,攜琴上舊臺”,描述了詩人與友人一同游覽洛陽名勝的情景。友人帶領詩人游覽洛陽,選擇了一條通往新景點的小徑,一同攀登古老的臺階,享受著美景和音樂。
最后兩句“塵埃長者轍,風月故人杯。聞道龍門峻,還因上客開”,表達了對友人的敬意和贊美。詩人說到“塵埃長者轍”,指的是友人長途跋涉而來的辛勞;“風月故人杯”則是指友人與詩人一同共享美酒,暢談風月之事。最后兩句提到“龍門峻”,意味著友人的高尚品格和才華,友人的到來讓洛陽的名門之士也感到開心和歡迎。
這首詩詞以洛陽為背景,通過描繪友人到來的喜悅和對洛陽風景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歡迎和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西辭望苑去,東占洛陽才。
離開望苑向西方出發,占據洛陽的才華和氣魄。
度嶺無愁思,看山不懊來。
跨越山嶺沒有憂愁之思,觀賞山景心情愉悅。
冥鴻何所慕,遼鶴乍飛回。
黑暗中的鴻雁向往何處,遼闊的鶴群突然飛回。
洗竹通新徑,攜琴上舊臺。
洗凈竹子開辟新的小徑,攜帶琴音登上古老的臺階。
塵埃長者轍,風月故人杯。
長時間積聚的塵埃在路上,風月之間與故友共飲。
聞道龍門峻,還因上客開。
聽說龍門險峻,因為尊貴的客人而打開。
這首詩詞以洛陽為背景,詩人劉禹錫以歡迎友人白賓客初到洛陽為主題,表達了對友人的喜悅之情和對洛陽風景的贊美。詩中描繪了友人從望苑來到洛陽的情景,描述了行程中的愉快和歡迎的氛圍。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洛陽的美麗和友人的高尚品質。整首詩詞情感明朗,描寫細膩,展示了唐代文人的豪情壯志和對友情的珍視。
“東占洛陽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o hè bái bīn kè fēn sī chū dào luò zhōng, xì chéng féng yǐn
遙賀白賓客分司初到洛中,戲呈馮尹
xī cí wàng yuàn qù, dōng zhàn luò yáng cái.
西辭望苑去,東占洛陽才。
dù lǐng wú chóu sī, kàn shān bù ào lái.
度嶺無愁思,看山不懊來。
míng hóng hé suǒ mù, liáo hè zhà fēi huí.
冥鴻何所慕,遼鶴乍飛回。
xǐ zhú tōng xīn jìng, xié qín shàng jiù tái.
洗竹通新徑,攜琴上舊臺。
chén āi zhǎng zhě zhé, fēng yuè gù rén bēi.
塵埃長者轍,風月故人杯。
wén dào lóng mén jùn, hái yīn shàng kè kāi.
聞道龍門峻,還因上客開。
“東占洛陽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