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馬叟世稱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洛陽馬叟世稱賢”全詩
只道詩名傳宇內,寧知酒債滿江邊。
蓬蒿久沒揚雄宅,蝦菜聊隨范蠡船。
此日將書付歸雁,不勝清淚濕吳箋。
分類:
作者簡介(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任監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4卷。
《得馬叟書作此遠寄》袁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得馬叟書作此遠寄》是明代袁凱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洛陽的馬叟被世人稱為賢者,我們從小就相互尊重了四十年。我一直以為只有我的詩名在天下傳頌,卻不知道我欠下了滿江邊的酒債。多年來,我一直居住在蓬蒿草叢中,與揚雄的宅邸早已荒廢,只能與范蠡的船只為伴。今天,我將這封信交給歸雁帶回,但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淚水濕透了吳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袁凱與洛陽的馬叟之間的深厚友誼以及袁凱在詩名傳世的同時卻忽略了自己的負債。馬叟是袁凱的長輩和賢者,兩人相互尊重了整整四十年,這種友誼可見一斑。袁凱自認為自己的詩名傳遍了天下,卻沒有意識到他欠下了許多酒債,這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的無視和忽略。詩中提到袁凱居住在蓬蒿草叢中,與揚雄的宅邸相比顯得相形見絀,與范蠡的船只相比也顯得微不足道。這種描寫表達了袁凱的低調和自謙之情。最后,袁凱將這封信托付給歸雁帶回,但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淚水,表達了他內心的感傷和離別之情。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袁凱與馬叟之間的友誼和袁凱對自己詩名和現實生活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人際關系和人生境況的思考。袁凱在追求詩名和聲譽的同時,也意識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足和不完美,這種反思使他更加珍惜友誼和真實的情感。整首詩詞以簡潔、深情的語言展示了袁凱內心的復雜情感和對友誼的珍視,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讓讀者在賞析中思考人生的價值和追求。
“洛陽馬叟世稱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é mǎ sǒu shū zuò cǐ yuǎn jì
得馬叟書作此遠寄
luò yáng mǎ sǒu shì chēng xián, tóng zhì xiāng kàn sì shí nián.
洛陽馬叟世稱賢,童稚相看四十年。
zhī dào shī míng chuán yǔ nèi, níng zhī jiǔ zhài mǎn jiāng biān.
只道詩名傳宇內,寧知酒債滿江邊。
péng hāo jiǔ méi yáng xióng zhái, xiā cài liáo suí fàn lǐ chuán.
蓬蒿久沒揚雄宅,蝦菜聊隨范蠡船。
cǐ rì jiāng shū fù guī yàn, bù shèng qīng lèi shī wú jiān.
此日將書付歸雁,不勝清淚濕吳箋。
“洛陽馬叟世稱賢”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