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園門巷亦馨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秋園門巷亦馨香”全詩
霜沾木葉深深赤,潮雜溪流混混黃。
旁舍杯盤多芋栗,秋園門巷亦馨香。
為語當時仲長統,輸君清曠自徜徉。
程孟陽曰:“金、元人亦多學杜,未有如此翁之自然者。
妙在曠達,較劉青田尚多著意。
”
分類:
作者簡介(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任監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4卷。
《次圭法師過金秀才隱居(二首)》袁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圭法師過金秀才隱居(二首)》是明代袁凱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幽居讀書的隱士和金秀才的交流場景。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幽居的人在黃浦上讀書,
破舊的茅屋依偎在溪邊。
霜沾著樹葉,變得深紅,
潮水與溪流交織成黃色。
旁邊的屋子里盛滿了芋和栗,
秋園的門巷也彌漫著馨香。
當時的仲長統說:“金、元時代的人也多學習杜牧,但沒有像這位老人那樣自然。他的妙處在于曠達,比起劉青田還更加注重自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隱居的讀書人和金秀才的相遇。隱士居住在黃浦邊,茅屋倚靠在溪水旁邊,蕭條而寧靜。詩中描繪的景物有樹葉上沾滿了霜,變得深紅,溪水與潮水混合形成黃色的畫面。旁邊的屋子里盛滿了芋和栗子,秋園中彌漫著香氣。這些景物勾勒出了一幅幽靜而宜人的畫面。
詩中的隱士以曠達的姿態自然地度過他的日子,專心讀書,不受世事的干擾。他的曠達和自然讓當時的仲長統贊嘆不已,認為金、元時代的學者雖然也學習了杜牧的風格,但沒有像這位隱士那樣表現出如此自然的風采。這種自然的表達方式與劉青田的作品相比,更加注重真實和自然。
整首詩以簡潔、自然的語言描繪了幽靜的隱士生活和讀書的情景,展現了袁凱對自然和曠達的追求。通過對比金、元時代學者的學習和劉青田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自然真實表達的贊美,強調了自然和真實的重要性。這首詩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對自然的崇尚,給人以清新、寧靜的感受。
“秋園門巷亦馨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guī fǎ shī guò jīn xiù cái yǐn jū èr shǒu
次圭法師過金秀才隱居(二首)
yōu rén dú shū huáng pǔ shàng, xiāo tiáo máo wū yǐ xī bàng.
幽人讀書黃浦上,蕭條茅屋倚溪傍。
shuāng zhān mù yè shēn shēn chì, cháo zá xī liú hùn hùn huáng.
霜沾木葉深深赤,潮雜溪流混混黃。
páng shě bēi pán duō yù lì, qiū yuán mén xiàng yì xīn xiāng.
旁舍杯盤多芋栗,秋園門巷亦馨香。
wèi yǔ dāng shí zhòng zhǎng tǒng, shū jūn qīng kuàng zì cháng yáng.
為語當時仲長統,輸君清曠自徜徉。
chéng mèng yáng yuē:" jīn yuán rén yì duō xué dù, wèi yǒu rú cǐ wēng zhī zì rán zhě.
程孟陽曰:“金、元人亦多學杜,未有如此翁之自然者。
miào zài kuàng dá, jiào liú qīng tián shàng duō zhuó yì.
妙在曠達,較劉青田尚多著意。
"
”
“秋園門巷亦馨香”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